首先来探究,中国大陆六十年前的“文字改革”,其成因何在?其工作方针又如何?
远在1928年,苏联即包藏祸心,着手策划侵略中国的文化。1931年完成了“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是年九月二十六日在海参威举行了“中国新文字第一次代表大会”。会中通过了“中国汉字拉丁化的原则和规则”,其原文如下,
“要根本废除象形文字(汉字),以纯粹的拼音文字来代替。要造成真正通俗化、劳动大众化的文字,要采取合于现代科学要求的文字,要注重国际化的意义。要达到以上目的,祇有采用拉丁字母,使汉字拉丁化才有可能。….祇有拉丁化,才是国际革命的、政治的、科学的及各种术语有机的灌输到中国言语中的一条容易的道路”。
会后又积极进行了扫盲、编印课本、创办“拥护新文字”报等等的工作。
附带提及,1913年由国家正式公布的注音字母,ㄅㄆㄇㄈ…..,在中小学校普遍推行,1930年改称为注音符号。在识字和读音统一方面做出了贡献。后来台湾小学一年级或幼儿园即以此奠基。因ㄅㄆㄇㄈ注音符号,貌似中国文字,就在上述的“中国新文字第一次代表大会”受到了排斥与反对。
继而“左联”份子民国二十三年,在上海掀起了“大众语运动”推行“拉丁化运动”。二十四年十二月,鲁迅、郭沫若、柳亚子、陶行知等六百八十八人进行签名运动,发表“我们对于推行新文字的意见”,表示积极拥护“拉丁化新文字”。之后三年中,由中共策动组织之拉丁化团体约七十有余,遍布上海、北平、西安、重庆、汉口、广州等地。抗战初期,所谓“拉丁化运动”仍在上海、汉口、广州、重庆、香港等地暗中进行,中共曾在重庆企图筹组“中国新文字学会”但始终未获成功。到了抗战末期,民国政府下令禁止后,“拉丁化运动”才销声匿迹。然而中共在其根据地延安,对“新文字”之推行则不遗余力,甚至还传播到了国外的华侨学校。
为了实行“文字拉丁化”,过渡时期的措施“简化汉字”是为其铺路的,当时的行政方针和实际运用的方法,列举如下:
●1958年一月十日周恩来在“政协全国委员会”报告“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指出: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任务为三项,“目的”祇有一个,就是“把汉字逐渐改变为拼音文字”。
●1955年中共“中共语文”杂志,亦载“中共的文字改革祇有用拼音文字,汉字终久 (究)必废……为了适应目前“暂时仍旧使用汉字”的需要,不得不简化一下。”
●虽说一些手写字是其来有自,张芷在“论中国文字改革统一战线”书中说道,“用别字代替淘汰汉字的方法是将汉字用‘自我吞食’的方法”。
●吴玉章在“第一次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也曾说明,“要制造汉字使用上的混乱和脆弱,要打击和动摇人民维护固有文字和重视历史文字的心理。 ”
●另一项“整理汉字”的工作,将同音异形的字群中选用一个笔划最少的做为代表,其余的删除。
这五项道明了政府“文字简化”工作的方针,目标是直指“拼音化”,汉字不过是暂时用用而已,目的在逐步消灭汉字。这证实和肯定了“简化汉字”的宗旨,不在“扫除文盲”。
“拉丁化运动”错误的思想弥漫蛊惑了人心,而后事实又证明了“推行拼音文字”确实行不通。有主观上的思想原因,也有客观上的技术问题。拉丁字母在中国是没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中国文字历史悠远,有那千丝万缕深厚的民族情感维系交织其间,过新年贴春联,结婚贴喜字,……岂仅是一个表音元素所能涵盖得了的?
传统汉字经过如此翻来倒去的折腾,大量的文字被淘汰或支离。多少文字之形声义三者俱去,文字特性丧失而面目全非。一大堆“一字多意”的简讹字从而冒将了出来。而分期进行整理汉字的工作计划,却因阻力和困难遭停滞,拼音化自然也就破局了,然而那些落于拼音化半道上被伤残的文字,至今却还没被恢复成原来的模样。虽是大量的人们使用着,却不意味着拥有了真理,造成了中国自秦朝以来文字使用上最混淆的局面。人们至今仍全盘规律性地书写错别字,成就出了大片另类文盲可是不假,百姓紧攥着的却是准废弃品而不察。人们若还庆幸歌颂着简化字之简易,省了时光,岂不荒谬?
我们何需抛弃自家所长,断送家珍,而就范于人?并且中国文字是单音节的,许多字、词发音相同,“近世进士尽是近视”用拼音文字到底是不易辨别何是何的。中国文字的优越性、趣味性即在那小小的方块里,蕴藏着奥妙的玄机,形声义彰显,易于辨识。字与字相叠又可构成多种的组合,辞赋,律诗,….也再再阐明着中华文字的绚丽与多彩。
文字的进程是随着人类文化不停地前进的,人类思维会变得更精密、细致与复杂,文字本身的表达层次怎应变得更趋“削简”化?丰盈的字迹,可滋润涵育浇灌满足心灵渴求的欲望,书写又可多多活动肢体健脑养生。传统楷书字体笔划俊秀流畅挺拔,令人心生感动,行草书的运笔,往往少少几笔,一个美丽潇洒或一个苍劲有力的字就呈现了。传承的和书写的文字可相互映照对应,传承是标准不变的,书写可依艺术个性 情感而收放。简化字作为传承和书写那有资格与传承汉字相比拟的呢?
蒋中正先生时代的政府,以文化乃民族命脉,撤回了或有的文字简化题议,而题议如何也是不同于以拼音化来废除汉字为目的的。在台湾的励精图治,教育普及,文化水准高,以为借镜。
记忆如轨迹,刻划的次数越多,记忆就越深刻,传统汉字的曝光率越多,字迹自然就越能深印脑海。生为中华儿女,若不识得传统汉字,乃憾事一桩!如果没有拥有过宝贝的东西,自然不知其可贵性。教育跟经济与文盲相关,并非汉字之罪过。中国过去战乱频仍,百姓们颠沛流离,失学者甚多,文盲当然多。若在安和乐利的社会环境里,孩童们有机会学习,习读传统汉字由浅入深,从简单的字学起,将字拆开来的学,那有不能胜任的呢?小时一个生字写一行,从没有怕难的心理,四年级时已不必书写生字一行了,小学毕业能读小说。
当我们面对这根源于外强的侵略和本国民族自信心低落所造成的文字改革错误的偏激思想和行径,是否能醒悟出当年的失策?今后又当如何地善后?
心不焦灼乎?期盼我们能如同三十多年来的经改般,壮士断腕,“力求恢复传统汉字丰盈之原貌”,有魄力大踏步地前进,使出正能量来,精神与物质的文明并重,文治与武功并进,诚若是,乃民之福也,国亦必昌盛宏伟矣!
简化字的推行不能再走远了,回头是岸!
史实摘自汪学文著书,1967年初版,中共文字改革与汉字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