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美国结束量化宽松(QE)、准备升息之际,欧洲和日本却反其道推出各自版本的QE政策,导致强势美元今年3月创下高峰。
受此利空影响,美国科技业和跨国企业哀声载道,道指和标普指数先后于4月和7月触顶,以美元计价的全球商品行情则创下6年新低,新兴市场哀鸿遍野,进而导致美国联准会升息动作投鼠忌器。
根据艾略特波浪理论,美元指数周线从2011年4月的72附近涨到2012年7月的84,涨幅16%属于第一波初升段,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属于第二波整理阶段,2014年7月的80到2015年3月的100,涨幅25%属于第三波主升段,而目前正处于第四波整理阶段。
上上周欧洲央行暗示可能扩大QE,以及美国就业和房市数据表现亮丽,美元指数单周收涨2.45%,站上97并创下2个月新高。
若按照高盛最新的预言,欧元兑美元将由目前的1.10贬到年底的1.05,甚至澳盛银行所称的年底前平价说,美元末波段行情应该已经启动了。
不过由于第四波整理时间至今仅7个月,不及第二波的2年,时间波角度稍嫌提早,再加上期货显示美国年底前升息的概率仅36%,若此时启动末波段涨势似乎有些牵强。以常理推断,近几个月很可能持续在95~98区间窄幅震荡。
至于强势美元末波段将如何表现?还需配合当时的时空环境。如果届时仍呈现美国经济全球独强的局面,美元可能出现涨幅剽悍的“邪恶第五波”;若是联准会升息虎头蛇尾,甚至不升息,那么美元很可能出现无法攀抵主升段高峰的“失败第五波”。
话又说回来,由于全球市场已见识到强势美元的危害,太强势的美元又不符合美国利益,这种央行推出QE所掀起的汇率风浪很可能再而衰、三而竭,最后趋向一个稳定且狭窄的波幅,投资人此时或许无需过度担忧汇率衍生的风险,掌握个股和商品的基本面趋势反而更重要。
本文网址: https://cn.ntdtv.com/gb/2015/11/05/a1233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