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闻】系统性风险成永恒主题 祸根何在?

【新唐人2017年08月30日讯】大陆金融业发展要防“黑天鹅”也要避“灰犀牛”,越来越成为业界的热点话题,甚至连中共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都承认,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那么为何这种小概率事件,会成为中共的永恒主题?它的祸根在哪里?目前的经济行为是否还在继续推动这种风险?我们来看看。

继7月份中共党媒《人民日报》在头版刊发评论员文章,首次提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既要防“黑天鹅”,也防“灰犀牛”后,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日前再次强调,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应防“黑天鹅”也避“灰犀牛”,守住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美国学者米歇尔.渥克(Michele Wucker),在《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一书中界定:“黑天鹅”比喻小概率而影响巨大的事件,而“灰犀牛”则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

根据中共媒体报导,对中国来说“灰犀牛”比“黑天鹅”更可怕。中国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刘胜军承认,目前中国有三头“灰犀牛”,离其冲击力爆发的时点越来越近,其中,房地产泡沫是那头最大的“灰犀牛”,符合了世界所有房地产泡沫的两个特征。第二头“灰犀牛”是“货币贬值、资金外流”,引发类似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那样的金融动荡。第三头“灰犀牛”是银行不良资产的增加。

UCLA安德森管理学院经济学家俞伟雄:“这个是一个系统性的风险,当然越多人讲,大家越小心谨慎,在整个风险爆发之前能够尽量减少未来爆发的伤害。”

此前的中共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公开指出,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同时指出了国企债务、地方债务、房地产泡沫、影子银行、外部冲击、违法犯罪、杠杆率偏高等重点与风险。

那么这些风险是怎样形成的呢?

俞伟雄:“开始点可能是08年09年世界金融风暴开始之后,北京注入了4万亿的刺激方案,从那个时候开始就不断的刺激房地产市场,利用所谓投资来抵消成长率生产率的经济衰退,当每一次刺激效率减退了之后就继续的加,越加越多,然后让这个泡沫越吹越大。”

更糟糕的是,直到现在,中共采取的经济方案仍然是刺激基础建设。

英国《金融时报》指出,固定资产投资仍然是中国经济的最大发动机,中国依靠基础设施来推动整体投资的程度在上个月达到新高,在截至7月份的一年里,基建在固定资产总投资中的占比达21.4%。而基础设施刺激措施使地方政府财政紧张。

国立台湾大学经济学系教授张清溪:“对政府来讲它要刺激GDP,刺激经济成长,它要达到GDP成长的话只能这样做,它没有其他办法,国际贸易也不好,所以能够做的就是增加它的固定投资。”

国立台湾大学经济学系教授张清溪认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不应该依赖出口来维持经济,促进内需才是搞好经济的最好办法,不过要想促进内需就必须降税降息提高工资,改善老百姓的消费水平,而这些又是中共官员这些既得利益者们不愿意做的,才导致这种恶性循环。

法国兴业银行在2016年第四季度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是五大发展中国家(G5)中,“纯经济”风险较大的一只“黑天鹅”,中国存在20%的“硬着陆”风险。

2008年诺贝尔经济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认为,经济领域一旦出现状况,中共政权有可能会再次依赖高压手段来控制形势。

采访编辑/刘惠 后制/周天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