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7月10日讯】尽管美国有金融学者早已发出过警告,特斯拉还是步摩托罗拉及苹果的后尘,在中国大陆遭受了“养套杀”。在技术被中国本土的竞争对手掌握并催生出相应产业链后,特斯拉如今正面临被北京政策限缩排挤、不断丧失中国市场的困难局面。
美国电动汽车巨头特斯拉当初在中国上海建立工厂时,身为特斯拉首席执行长的马斯克曾对特斯拉上海工厂赞不绝口,甚至感叹“中国就是未来”。但如今,在为中国本土的竞争对手催生出一整条新产业链后,特斯拉在中国却受到了来自政府的政策限缩排挤,其在中国开拓的市场,也被中国本土企业一步步挤占。
《华日》7月9日发表的报导,回顾了摩托罗拉和苹果公司进军中国市场后的遭遇,并指出特斯拉步其后尘,目前在中国正经历同样的陷阱。
摩托罗拉1990年代大举进军中国行动市场时,被迫转向中国本土的合作伙伴让了关键技术,其后在中国建厂并训练了大批中国工程师,让当时羽翼未丰的华为从中受益匪浅,而后者在获取相关技术后,成为了摩托罗拉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曾任职摩托罗拉(中国)高级主管的杜骁勇(Mark Duval)受访时坦言:“摩托罗拉面对的策略是(中企)以举国之力获取所有可能的技术、供应链情报以及了解我们的产品;我们与他们合作,也是他们的竞争对手,最终,他们(指华为等本土企业)活了下来,而摩托罗拉却没有。”
2011年摩托罗拉瓦解,核心的行动部门先是出售Google,后又落入中国联想集团之手。
苹果公司在中国也上演了相同戏码。苹果在中国大力发展其iPhone代工组装业务的同时,也打造了有中国参与的消费电子供应链,培养了诸如立讯精密和比亚迪电子这样的中国企业,将它们打造为世界级的制造伙伴,华为、小米、Oppo与Vivo等中国手机品牌,也都是从苹果生态系统中崛起的。
然而,当上述中国本土品牌锤炼成熟后,官方就开始出台政策压制苹果在中国的发展,帮助本土企业主导中国市场,其海外市占率也日益扩大。
事实上,曾经依靠自身的创新科技和独特魅力成为全球电动车“霸主”的特斯拉,如今也已风光不再,正面临在中国的市占率不断萎缩,销量大幅下滑的窘境。
与此同时,在特斯拉技术带动下崛起的中国本土电动车品牌,如比亚迪和小米汽车等却实现了所谓“弯道超车”,不但迅速挤占了大部分中国市场,同时还在政府补贴的加持下,凭借其超低的价格优势大举占领海外电动车市场。
最新的销售数据显示,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出货量,已经连续8个月减少,其欧洲市场的销量也连续5个月下跌。今年5月份,特斯拉在欧洲的销量年减近28%,这与欧洲整体电动车市场年增27.2%的趋势形成鲜明对比。特斯拉再次重演了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被“养套杀”的戏码。
早在一年前,美国金融学者彭博前专栏作家史密斯(Noah Smith)就曾发文指出,北京当局对待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有一整套“养套杀”陷阱:一开始利用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及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引诱有优秀技术的外资企业赴中国大陆设厂,然后通过合资、收购、商业窃密等方式获取外企的关键技术,再出台新的政策培植本土企业进行“弯道超车”,最终将外商排挤出中国市场。史密斯当时就警告,特斯拉在中国大陆就正在经历这一切。
(记者李明综合报导/责任编辑: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