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7月04日讯】《德国商报》(Handelsblatt)近日发表评论指出,中国有全球最大也最脆弱的电动汽车市场,畸形的发展模式令销量成长的代价高昂。
这篇评论大标题是《中国电动车泡沫即将破裂》,副标题是《比亚迪正处于泡沫中》。
评论指出,中国电动车业靠补贴、毁灭式竞争和令人质疑的销售手段维持的增长模式难以持久,西方汽车制造商早已断定,中国这一体系已经过热,而前方就是“大爆炸”。
评论提到,中国电动车龙头比亚迪的这一征兆最为明显。比亚迪虽然是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制造商,但其成长战略日益动摇,在市场动能减弱下仍全力生产,结果造成了巨大的产能过剩,而这在汽车产业“与停滞的生产线一样致命”。
评论说,中国过剩的电动车产能大部分计划出口。但鉴于外国祭出的惩罚性关税,消费者对电动车的疑虑,以及对“中国制造”汽车的保留态度,使这种大规模出口并非那么顺利。
与此同时,中国市场上包括小米在内的新竞争者的加入,让电动车市场遭受进一步挤压,价格战更为激烈。比亚迪身处其中,难以刹车。
中国电动车业的状况,不禁让人想起中国工业先前的产能过剩案例:太阳能、风能、房地产,“都是急速成长,直到破裂”。
评论也提到,已经有中国企业家把比亚迪比作“汽车业的恒大”。虽然这仅仅是同行之间的龃龉,但是当中共当局也开始敲响警钟的时候,外界“就应当认真对待这样的说法了”。
此外,《德国世界报》(Die Welt)也发表文章指出,比亚迪正在把电动车卖给自己的经销商或租车公司,这些车辆通常很快就会作为廉价的二手车流入市场,这会导致比亚迪的新车也不得不降价求售。
德国“汽车研究中心”(Center for Automotive Research)负责人杜登霍夫(Ferdinand Dudenhöffer)表示,比亚迪在欧洲没有真正的销售战略,只是以“搞活动”促销等方式无序地进入市场。比亚迪不重视其电动车价值的稳定性,长远来说会毁掉整个品牌。
杜登霍夫说,如果买一辆新车,3年后的残值却不到售价的50%,对车主来说是糟糕透顶的。汽车有时在市场上使用10到15年,可能多次转手,最重要的就是“长期有稳定的价值”。
目前,中国汽车业正陷入残酷的“淘汰赛竞争”,一轮又一轮的降价潮,让大量经销商亏损倒闭。日前长三角地区四省市的汽车销售协会联名向车厂发信,自曝陷入生存危机,希望车厂停止逼迫经销商赔本卖车。
近日有业内人士踢爆,大量车厂用“零公里二手车”手法变相降价促销和抢占市场份额,也就是将库存新车上牌后,当成“二手车”出售。还有媒体揭露,“零公里二手车”已大量销往海外,并且成为部分省份官方支持的“提升GDP战略”。
(责任编辑: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