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时刻:统战内幕—前中共官员亲述(三)

【新唐人北京时间2017年09月19日讯】这位年过80的中国老人叫程干远,在美国湾区生活了近20年。午夜梦回时,南京汉府街上的一栋小洋房却屡屡在他记忆中回闪。那是当年中共南京市委统战部的驻地,程干远在那里工作了整整十年。

回想那段日子,自己一面要被迫屈服,违心表现,一面又痛恨人性遭到扼杀。事隔多年,那种人格的扭曲还会让他夜不能寐。2015年,程干远在海外出版《中共统战部揭秘》,内心的自省与挣扎逼他道出亲身经历的内幕、黑幕。

两会——统战部导演的木偶戏

1949年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政协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在当时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全文6000余字,没有一处提到中国共产党是凌驾于各“民主党派”之上的执政党。

直到中共建政40年后的1989年,中共中央才终于出台文件《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将“民主党派”定义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参政党。

但是从50年代开始的所谓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协商对话、共商国是的双周座谈上,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就已经昭然若揭了。

程干远:双周座谈会,现在还在实行的,中央统战部现在还在做的。所谓协商,当然就是共产党给“民主党派”做指示了。双周座谈会是一个形式,参加的都是各个“民主党派”的头头,还有的就是统战部的部长,有时候是省委书记、市委书记,直接出面跟他们所谓“协商交流”,也就是给他们做指示,做报告,就是把党的方针政策给他们讲,然后大家表态,表示拥护。

每年的“人大”、“政协”两会是统战部最忙碌的时刻。

程干远:整个会议期间有两套班子。一套班子是大会秘书处,这个是公开的一套班子,比如说政协的秘书处,人大有一个人大办公厅,他们做联络工作,他们也出简报。

还有一套就是我们统战部干的,那个就是内部简报了。这个简报几乎也是每天一期,我们是开足马力天天来干这个。这个都是会外的讲话,通过会外收集的情报。

小组会议专门有联络员。一共有两个联络员,一个是对外的,是人大、政协这些机构派的,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统战部派的。统战部这些处长们都是联络员。他们每天都要汇报情况。比如今天这个政府报告讲完了,会上都是讲好的,一片好,形势一片大好,全是按照共产党那一套讲。背后当然有人就讲了,背后当然有一些牢骚的话。这个只能给参加会议的统战部长或者市委的常委这一级的人看的。

“民主人士”中流传一句话,统战部是“党外人士的组织部”。两会代表这类政治安排少不了统战部的精心策划。

程干远:所谓的民意代表就是共产党安排的代言人,为共产党说话的人。两会代表的人事安排首先是由统战部人事处来安排的。人事处提出初步名单,由统战部长来画圈圈。然后提交到书记处讨论,然后由书记拍板,然后才能定下来,然后去发证书。

会场上党外人士的发言稿也一律事先经过统战部审查。

程干远:实际上我们是两会发言稿的一个内审组,但是我们不公开的。我们不说我们审查你稿子,不会说。如果我们看这个稿子基本上没有什么大问题,那我们就说你去讲。如果是有问题的,我们就要跟民主党派的官员说,你们去沟通,语气上应该怎么样。这些人当然很领会,来的肯定是党的意思嘛。实际上他们在发言,我们都知道,这个稿子我们早就看过了。

统战部的另一项任务是确保选举万无一失。

程干远:两会有一个党组,它叫临时党组。临时党组一般都是统战部长当负责人,或者市委副书记担任临时组长。保证一定按照名单投票,不能乱写。你一般要保证全票通过,有少数人投票不同意,这个他们事后都要查的,要查谁投反对票的,下次就要考虑你能不能再当政协委员和人民代表了。这个就是我们现在中国的所谓民主体制的一个真相啊!

程干远说,每当他看到那一群衣冠楚楚、手提公事包的人鱼贯进入会场,一齐举手,一齐鼓掌,一个个毕恭毕敬上台发言,他都觉得这像是一场木偶戏。统战部是这场大戏的导演,自己曾经是那些木偶的牵线人。

陪大统战对象李宗仁游江南

在程干远的统战生涯中,接待前中华民国副总统李宗仁下江南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李宗仁是著名国军桂系将领,在1948年的国民大会上成为中华民国副总统。当年10月,蒋介石宣布下野后,李宗仁出任代总统。1949年国民党撤退台湾时,李宗仁没有同行,而是去了香港,之后更是带着家人远走美国。

中共从50年代中开始派人和李宗仁接触,争取他返回中国。长期担任李宗仁幕僚的程思远回忆说,从1956年到1965年的十年间,他曾五次前往北京,每次都受到周恩来的亲自接见。

1965年7月20日,李宗仁携夫人郭德洁从美国转道瑞士,最终抵达北京。李宗仁归国作为中共对台统战工作的重大胜利,一直为大陆一方津津乐道。

程干远:蒋对这点是特别忌讳的,因为他当过副总统。副总统投共了,对国民党是一个很大的政治上的挫败。

当时李宗仁的待遇是按照国务院副总理的待遇。这是毛泽东和周恩来定的。对李宗仁的安排问题原来有个讨论。周恩来他们想给他一个政治上的安排,但是很不好安排,因为安排他一个政协副主席就在张治中他们之后了。毛泽东当时有个批示叫“不安比安好。”不安比较好说,就叫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李宗仁先生。周恩来亲自写了一张支票给他,20万人民币。当时20万人民币是不得了的。当时20万人民币什么概念,那就相当于现在2000万都不止。

1966年李宗仁的夫人郭德洁病故后,周恩来安排李宗仁下江南散心。

程干远:当时阵势还是很大的。他们来都是专列,他们享受国家元首级待遇嘛。我当时的任务就 。这个简报就是一个特殊简报了,不是给我们部看的,这个简报是给中央看的。中央统战部有个简报叫《零讯》。这个简报是直接给毛泽东看的。我的任务就是把他(李宗仁)讲的话,每天的活动的情况写成简报,然后用加急电报,通过公安部的保密电台直接发往北京。第一天晚上发去,第二天下午毛泽东就能看到。

毛泽东为什么这么喜欢看《零讯》?这个有一种帝王心态,他喜欢看他原来的对手,现在变成他的阶下囚,他的思想、面貌,他感觉到一种胜利者的喜悦。李宗仁应该说他是一个政治人物,他很敏感,对于这些政治上的东西。他很清楚,尽管他出来前呼后拥,但是他知道他的一言一行肯定是在共产党的掌握之中。所以他讲话不是乱讲的,尽管他好像谈笑风生,但是他是有分寸的。什么话该讲什么话不该讲,他是分得很清楚的。

打开吃人机器的大头钉

1968年,毛泽东发动的 “文化大革命”正如火如荼,中国各地武斗成风,天下大乱。这年夏天,程干远遇到了人生中的一次劫难。

一天,他的一个笔记本被人翻了出来。扉页上的毛主席像上有一些红蓝铅笔画的圆圈,看起来像是戴了一副眼镜,颇为滑稽。那是多年前一个邻居家的小孩调皮画上去的。就是这样一个孩童的信手涂鸦让程干远的人生发生了重大转折。

程干远: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开除党籍,开除工职,下到农村去监督劳动。先是坐牢,又下到农村去监督劳动,等了六、七年时间嘛。68年被抓,关了一年,69年出来,到五七干校,到70年就下到苏北农村,最苦的地方。

直到1980年胡耀邦亲自做了批示,他才得以落实政策,返回南京。从那以后,他远离官场,开始潜心从事法学研究。

2000年,程干远退休后来到美国。在海外生活的这些年,他看到共产党的这部“统战大戏”还在重复上演,卷入的演员不仅没有减少,还大大增加,范围也在中国大陆之外不断扩展。

程干远:统战部有好多直属的机构,对外都不说是统战,像欧美同学会、黄埔同学会、以同学会的形式,一般的理解同学会就是大家交流友谊、联系联系,但是这些作为中央统战部的直属机构,是有专职人管他们的,策划这些人怎么活动。它所有的活动都在统战部的掌控之中。很多是打着宣扬中国文化、儒家学说之类的。我们留下一个历史,为了使大家更清楚中共的运作过程。

程干远在《中共统战部揭秘》一书的自序中写道:“回顾我的一生,在大陆生活六十四年,可以说都在做党的“螺丝钉”,是为这个红色政权在流血流汗。也许我这颗“螺丝钉”的纹路不太对,总还保留着“人性”的劣根,所以总是拧不到一块去,有时还被掷得头破血流,最终成了打开这部吃人机器的一枚“大头钉”。

离开中国前,程干远本有机会重返官场,但他发誓今生不再做共产党的官。对比中国官场的五光十色、声色犬马,他在美国的生活平淡简朴,但是他说,这是一条心地光明的路。

——转自《美国之音》

(责任编辑:古风)

相关链接: 解密时刻:统战内幕—前中共官员亲述(一)
相关链接: 解密时刻:统战内幕—前中共官员亲述(二)
相关链接: 解密时刻:统战内幕—前中共官员亲述(三)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