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城门都往里开 了解原因让人对古人刮目相看

古代城池是一种防御建筑,一座坚固的城池可以形成一种屏障。而城门一般都是进出城池的唯一通道,也是一个城池的标志。不过,有很多人注意到,为什么古代城门大多都只能是朝内开启的,而无法向外打开。这种设计有什么特殊的用意吗?

《看中国》近日分享了“为何古代城门都往里开?不得不服的古人智慧”让人了解古人的用意。

一、古代的门不装在门框上

古代的门是插在门框内侧上下、房屋内墙的“户枢”上,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说的就是这个“枢”。门的软肋就在这个“枢”,“户枢”在哪一侧,门就往哪一侧开,如果向外开的话,就无需攻城了,人们在外面就可以直接拆下“户枢”,然后卸下门板,所以,古人是不会将门安装到外侧,这等于是邀请外人和盗贼来拆门。

二、城门往里开的军事用途

打仗时,一般是敌人从城外向城内进攻,如果城门往外开,那么城内士兵关门时,势必要将城门往里拉,这时候守军士兵是没有遮挡的,完全成为敌人的活箭靶;且守军士兵的情况暴露在敌人的视线中,离敌人距离更近,也更容易被敌人攻破城池,这两点对城内的守军都是非常不利的。

反之,如果城门往里开,打仗时候若是要关闭城门,守军只需由内侧将城门往外推,就可以关门,这时候城门就宛若一面大盾牌,可以有效的防护守城的士兵,从而减少损失。

城门向内开,方便守城的士兵打开,开与不开自己有主动权,如果向外开,敌人在门口扔点石头杂物,可就成瓮中捉鳖了,守城的士兵想出去,还要去清除杂物。

简单说就是:往内开的城门,在慢慢打开城门的过程,外面的情况是一下子就暴露的,而里面的情况是慢慢露出去的,一旦发觉外面的情况不妙时,可以及时前推关闭城门。但是如果是反过来,往外开,里面的情况一下子就暴露给外面的敌军了,如果情形不对,你想关门都特别费劲,拉门可是比推门要来得费劲,更何况这种笨重的城门呢!


城门往里开可以更好的养护城门。(pixbay)

三、城门往里开可以更好的养护城门

古代的城门大多数是木门制造,上面铆上了铜钉增强其防御性能,但只要是木门就怕长时间的日晒雨淋,城门往里开,大多数时候木门是在城墙的门洞里面,避免木门长期的接受日晒雨淋,从而延长城门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在正常情况下城门打开时,可以尽量靠在墙内,减少对人们通行的阻碍。

其次,有些古代的城门外面设计有护城河,前面会设计吊桥,靠吊桥通过护城河,倘若城门往外开,势必可能会卡住吊桥卡,最后还导致开不了门,这就非常之囧了。

总结就是:城门往内开,则大门的所有重要构建都在城门的内侧,有利于保护城门。说到这里是不是对古人的智慧刮目相看呢!

(责任编辑:李红)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