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祈雨 施巧计募款赈灾

作者:洪熙

【新唐人2019年01月05日讯】林则徐(1785年─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嘉庆时期进士。他在朝任职期间,因为主张禁烟,清理烟毒,导致英国以武力胁迫清廷。林则徐受到铺天盖地的诽谤,成为众矢之的。他被革职充军后,为新疆百姓兴修水利,西北百姓敬之为神人。据传他还曾经施展巧计,让官员捐款赈灾,我们来看看他的故事吧。

为民祈雨
据《清朝野史大观》卷七记载,林则徐担任湖广总督时,湖北一带遭遇大旱,一时之间米价暴涨,许多百姓买不起高价米,引发饥荒。他倡议官员捐款赈灾,并以平价米卖给灾民,使百姓渡过难关。他苦口婆心地劝说众官僚,捐献之事可量力而为,然而却没有任何一个官员响应捐款之事。

于是,林则徐想了一个办法,贴出官方告示,通知众官员到某天为百姓祈雨。从抚司一级到至牧令,都应当事先斋戒,以表虔敬。

到了祈雨那天,林则徐步行到坛边,各级官员也只好跟着他走到祭坛。拈香礼毕,众官依次席地而坐。

时值骄阳当空,烈日炎炎。官员坐着的地方,既没有张开伞盖,又没有茶水。众官坐在太阳底下曝晒,个个都汗流浃背,口干舌燥,苦不堪言。

林则徐说:“我们身为官员,平日养尊处优,习以为常,却不知道民间百姓的疾苦。今天就和大家共同体验一下。”

众官大约坐了三炷香的时间。林则徐说:“天气这么热,应该喝些茶水。”于是吩咐仆人抱来水瓮,林则徐先喝了一碗,其余的水分给众官喝。众官僚坐得太久,口渴难耐,都是一饮而尽。

一会儿,林则徐张口大吐,其他官员也都跟着吐起来。林则徐说:“这吐物足以检验我们的心肠啊!”并命仆人不要清理吐物。

他站起来,一一检视众官吐物,命仆人逐一记录。发现众官吐出的东西,都是荤腥厚味之物,唯独林则徐吐出的是粗劣的野菜粗粮。看来官员大鱼大肉吃惯了,就连为百姓祝祷请命之前必需斋戒,以示虔诚庄敬的礼节都不顾了。

林则徐严厉地训诫官僚:“为民请命,你们就这么对待吗?上天不降仁心,实在是因你们视百姓生命如儿戏,所以招来这场旱灾。”

众官听了,既惭愧又恐慌,害怕林则徐上表弹劾他们,纷纷表示愿意捐献,赈济灾民。灾情很快就得到了缓解。

禁烟销烟
道光十八年十一月,林则徐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处禁烟。并于次年,在虎门销毁二百多万斤鸦片。林则徐此次销烟禁烟,抵阻了英商销售鸦毒。

道光二十年(1840年),英军派舰队攻占定海,并于八月抵达天津大沽口,以武力威胁北京。 于是,各种诬陷和指责蜂涌而上,林则徐成为众矢之的。道光皇帝为与英国尽快议和,革除林的职务,将其发往新疆伊犁充军。

林则徐清廉为民,很受百姓拥戴,他遭此诬陷时,一些绅士不约而同地主动出资,很快筹集了上万两白银以作赎锾,但林则徐婉言谢绝了他们的好意。

修身克己
昔日,林则徐到苏州任巡抚,急躁的他为了克制不好的脾气,曾经亲自书写了一匾额“制一怒字”,悬挂在听事堂,时时提醒自己要修身克己。

如今面临铺天盖地的诬陷,昔日克己修身的功夫就彰显得淋漓尽致。他踏上充军之路,途经西安,他与妻子离别时,吟诵一首诗,其中一句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节录于《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林则徐认为,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用生命都值得去换取,怎么能因有利益就追求,有祸患就回避呢?

虽然宦海浮沉,但林则徐不论到哪儿,依然守着浩然正气,为民之心始终不变。在充军伊利期间,熟悉水利工程的林则徐,在当地协助治水。他详细勘查水道,开凿河泊,既调济水量,避免洪灾,又便于百姓灌溉农田。西北百姓非常爱戴林则徐,称林为神人(《三借庐笔谈》)。@*#

事据《清朝野史大观》卷7、《三借庐笔谈》卷12、《夷氛闻记》卷1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张信燕)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