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敏:中共发改委首提“收缩城市”背后

中共发改委4月8日出台《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在这份文件中有两个媒体焦点,除了正式明确“大城市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就是首次提及“收缩型中小城市”。

综合相关报导,中国收缩型中小城市有多少?目前并无官方数据,但学界或业界的数据不少。例如:超半数省份人口净流出,近三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正在萎缩,三分之一的国土人口密度在下降,等等。

民间数据表明,官方宣称城镇化率近60%的中国,却存在着严重的空心镇现象。尤其是清华大学研究员龙瀛的报告更是指出,中国现在有近938个城市正在萎缩,而这比任何其他国家都要多,中国收缩城市数量世界第一。

在众多研究分析中,人口流失虽是城市收缩最直观、最主要的特征,但在中国“收缩城市”的形成,不能忽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持续数十年城镇化而兴起的“遍地造城热”。有多热?参考几个官方数据如下。

据中共发改委,截至2013年底,全国各省市(包括县级市)规划有超过3000个新城(新区),其中有20个省份中,平均每个市至少有一个新城(新区),如广东平均每个市有1.78个,山东有1.37个,而最多的沈阳高达有19个。

据中共国务院,截至2016年5月,全国县以上的新城(新区)超过3500个,其中,12个省会城市平均一个城市规划4.6个新城(新区),144个地级城市平均每个规划建设约1.5个新城(新区)。而要达到这些新城(新区)的预期规划目标,总共需要住进去34亿人口。

中共卫计委曾有预测资料,全国人口约在2029年达到峰值,为14.5亿人。因而2016年“全国新城新区规划人口达34亿”曝光后,时舆论哗然,这可容纳地球一半的人口,谁来住?学者也炮轰,这不切实际的规划,相关领导责任不可放过。

对于地方官员来说,本来就有按捺不住的土地开发冲动,以城镇化为名大肆规划扩建新城、新区,不仅意味着看得到的政绩和GDP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还意味着增加地方升格的机会,就是乌纱帽也可能从“镇书记、镇长”变成“县书记、县长”,再变成“市书记、市长”。因而直到现在,据报导,即便已经是常住人口在下降的收缩城市,建成区面积还在不断扩张。

全国遍地造城热,地方官员一个巴掌拍不响,中央审批链上还有发改委、住建、国土等部门的关卡。在中共“十二五规划”中,全国城镇建设用地增长约20%,远高于同期城镇人口11%的增幅,城镇建设用地增长速度约为同期城镇人口增幅的180%。

所以这些因城市规划人口“画大饼”而膨胀出来的新城、新区,无所谓人口流出,其实是没有足够的人口来填充,最终沦为“空城”、“鬼城”,也变成了研究调查中的收缩城市。

清华大学研究小组在2013至2016年间利用卫星图像监测中国3300多个城镇的夜间照明强度,其中近 28% 越来越昏暗。而这被监测的3300多个城镇,未知有多少与“遍地造城热”的3500个新城重叠。

面对当前经济下行,中共发改委这份最新年度文件,释放的仍是一个旧信息,那就是城镇化仍是“扩大内需、稳增长”的手段。

——转自《大纪元》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责任编辑:刘明湘)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