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斌:湖南对公务员兼职“松绑”意味什么

湖南官方率先对公务员兼职搞副业“松绑”,此举引发关注。

日前,湖南省官方媒体《湖南日报》在社交平台发文称,政府机构员工在下班后送外卖、靠写小说收版税、开健身课,甚至贩售农产品,皆属允许范围,只要不涉及利益冲突、主管知情,且不影响本职工作即可。

湖南对公务员兼职松绑”意味着什么?

首先,这充分说明公务员的收入明显在走下坡路,日子远不像以前那么好过了。

长期以来,公务员因其稳定的工资、编制保障和福利体系而备受青睐,被许多人视为“避风港”。然而,近年来由于经济持续下滑,各地政府的“钱袋子”都出了问题。2024年中共财政收入仅增长1.3%,远低于2023年的6.4%。而地方政府向房地产开发商拍卖土地所获收入则因房市低迷而暴跌16%,使政府财政更加吃紧。在此背景下,从内地到沿海省份,从经济落后地区到经济发达地区,各地政府纷纷开始削减公务员的薪资与奖金,有的甚至出现“数月未发工资”的情况。公务员群体不得不开始考虑副业养家糊口。一位网友表示,“我朋友叫了一台车,结果载他的是一位公务员。”

过去,这类“兼职”多是被默许或私下进行,而如今,地方政府通过官方媒体主动“松口”,实际上是承认了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体制内的收入保障正在失效。

其次,湖南对公务员兼职“松绑”也是为了变相缓解财政与就业的双重压力。

从政府角度看,允许公务员下班搞副业,既是对内部财政困境的“对冲”,也是对全国就业形势恶化的回应。近年来,青年失业率屡创新高,社会不满情绪日趋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不仅需要“稳企业”“稳市场”,更需要“稳预期”。公务员作为“中坚阶层”的代表,其经济状况与士气直接影响社会信心。如果官方对公务员从事副业赚外快依然一味禁止、不予承认,反而容易激化体制内外的不满情绪。

因此,这次湖南当局的“松绑”政策也可被视作一种试图稳定社会心态的治理实验:既避免在财政短期无解的情况下出现大规模公务员流失,也鼓励他们自行“造血”,缓解生活压力。

湖南对公务员兼职“松绑”还表明了一点,那就是体制与市场的界限正在重构。

过去,体制内人员从事副业不仅被视为不务正业,而且属于违规行为。如今,只要不涉及利益输送、不影响工作绩效、不违法违纪,公务员兼职也可以是正当劳动。这一兼职“阳光化”的转变,反映的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的深层变化——体制内与市场之间的界限正趋于模糊。

不难推测,在经济大环境毫无起色,地方财政越来越吃紧的情况下,势必会有越来越多的的地方步湖南的后尘。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作者提供/责任编辑:刘明湘)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