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医有好用的“安眠药” 助眠又养生

文/李杭哲

失眠的人们,往往求助于西医的安眠药。其实在中国古代,就有非常好用的“安眠药”。

中医失眠原因是“阳不入阴” 有三种情况

一天的辛勤工作结束之后,夜晚来临时若能一觉好眠,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但就怕失眠的困扰找上门。在古代,人们是怎么看待与解决失眠的问题呢?

中医古书中有许多探讨失眠的篇章,其中《灵枢‧大惑论》中提到:“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中医认为失眠的原因为“阳不入阴”。

阳不入阴大致分为三种情况:

阳气过旺:通俗的说法是火气大。此时的阳气就像一个体力太旺盛的孩子,玩到很晚也不想回家。这时我们就必须将火气降下来,才能使阳入阴,帮助睡眠。

阳气太弱:就像是孩子在外头玩得太累,没有力气走回家,此时得补气。

阴气不足:也可以说阴血不足,这种情况,就像是家里家徒四壁,孩子即使回家,也得不到充分的休养,这种情况下就应该补阴血。

古人也会失眠,并使用“安眠药方”帮助入睡。(Shutterstock)

古人的四大“安眠药方”

古人也会失眠,他们使用的“安眠药方”有哪些?在现代,这些方子又适合什么样的人吃?

1. 半夏秫米汤——最早的“安眠药”

半夏秫米汤出自《黄帝内经》,已有数千年历史,可以算是目前古书记载中最早的失眠药,其组成很简单,就只有半夏和秫米。半夏在约6月时,种子开始成熟,并且植株开始枯萎而倒地,古人认为这是一种收敛的象征,因此半夏可以将人的阳气收敛而引入阴气中而治疗失眠。

作法是,取生半夏65克,秫米200毫升,用1升的水熬煮,持续煮至药液约剩下250毫升时,将半夏和米滤掉,只喝滤液。

本方不能使用制半夏,必须使用生半夏,因为其富含黏液的特性,可以养阴液,帮助阳气入阴。而长时间熬煮的目的是为了去除生半夏的毒性。

由于半夏还有燥湿化痰的特性,因此对于平日吃得比较丰盛、饮食上大鱼大肉,或吃得过饱造成胃有不适感的失眠患者,非常适合半夏秫米汤。

生半夏富含黏液,可以养阴液,帮助阳气入阴,从而助眠。(Shutterstock/大纪元制图)

2. 黄连阿胶汤——对抗生病造成的失眠

本方出于汉代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根据原文的记载:“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少阴病,可指大病过后的状态,也可指平时阴血亏虚的人忽然得病。

人在生病的时候,会消耗自身的养分和能量去对抗邪气,因此生病过后,尤其是发高烧后会阴血亏虚。同时,身体的阳气对抗病邪后,会引起一种亢奋状态,导致病人觉得心悸、心烦而失眠。这种患者因为火气较大,通常入睡较困难。

黄连阿胶汤的组成包括黄连、黄芩、阿胶、白芍、鸡子黄。黄连和黄芩能降火气,阿胶、白芍、鸡子黄等药物能补充阴血,白话一点讲就是补充养分。

其实,鸡子黄就是蛋黄,蛋黄是富含营养、养阴血非常有效的食物。蛋黄若要用在补阴血,必须生吃,否则无效。通常是将其它药物煮好放凉后,再将不含蛋白液的蛋黄打入药液中搅拌均匀,服用后便能大大滋补阴血。后世很多方剂也都仿照这种用法。

3. 天王补心丹——对抗耗脑、忧思过度的失眠

适合吃天王补心丹的失眠患者,也有阴血亏虚的问题。但是与适合黄连阿胶汤的患者比较,这种阴血不足并不是因为大病过后急速消耗阴血所造成的,较多是因为慢性的消耗阴血的活动,例如思考。

并且,这种病人往往可以正常入睡,但是睡眠时间不长。患者除了一样会心悸、心烦外,也容易出现健忘、嘴巴破洞或便秘的症状。

天王补心丹非常适合学生服用。《内经》有句话说:“久视伤血。”倒不是说眼睛看久了就会血虚,正常人生活都得用眼睛,也不见得每个人都血虚。过度用眼的人,在古代常常是书生,其阴血亏虚的原因常常是消耗脑力念书,或呕“心”沥“血”地写文章,忧国忧民,并且忧虑过度,还可能忘记吃饭,因此更没有好好的补充身体阴血了。难怪人们都将费尽心思作出来的成品叫作“心血”,是非常有道理的。

除了学生以外,例如设计师、上班族等思考活动较多的工作,若有失眠的现象,也都适合这个方子。

4. 柏子养心丸——对抗阳气不足的失眠

有一种失眠,是愈累愈睡不着。这类型的患者可能想着为了能好好地睡一觉,于是去大量运动,结果反而更无法入眠。这就是前面所说阳气太弱,没有动力回到阴气中的情况,因此在柏子养心丸中,除了养血的药物以外,也用了党参、黄耆等补气药物。

这种阳气不足的病患,除了愈累愈睡不着的情况外,还容易受惊吓,一点声响或变动就会吓一跳,心跳加速,这类的病患就适合使用柏子养心丸。

失眠是从古至今的难题,也许正因为此,中医才会发展出这么多种类型的药方。其实,治失眠的药方还很多,每个人适合的方子也不同,自己乱吃,可能没效果,甚至愈吃愈糟。建议寻找自己信任的中医师,让他们去烦恼如何制定你的专属“安眠药方”吧!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李敏)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