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发明”新词 透露中国就业困境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1年05月18日讯】中共总理李克强日前表示,中国“灵活就业”人员高达2亿人。有评论认为,这2亿人实际是朝不保夕的在“打零工”,李克强“发明”新词称灵活就业,实际透露出中国真实的就业困境。

中共病毒疫情和关税制裁等影响,中国经济仍处于低谷,各行各业维持的都很艰难,公司倒闭潮、失业潮席卷而来。企查查(为一款企业信用信息查询工具)数据显示,2020年1月至11月,中国共吊销注销个体户、个转企等主体301万家。

企查查数据分析师崔凡说,“即便排除流动摊贩、网店,其中小店、店铺倒闭数量仍然有上百万。”

数据显示,吊销注销小店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东西部差异显着。江苏、广东、山东三省2020年注销小店数量居全国前三位。

按照2019年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一家个体工商户可带动2.37个人就业。不难想像,百万小店倒闭,会影响多少人就业。

就业问题,一直是中共“六稳、六保”的重中之重。今年又有909万大学生即将毕业,给就业市场带来更大冲击。

近日,官方已开始鼓动大学生自行创业,这表明909万大学生就业机会微乎其微,不少人可能注定与工作无缘,只能另谋出路。

2006年11月25日,北京大学生进入招聘会现场。(China Photos/Getty Images)

5月12日,李克强主持召开了中共国务院常务会议,透露目前“全国灵活就业人员达2亿人”,并声称灵活就业是群众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

大纪元评论员钟原撰文指出,“灵活就业”是中共发明的一个新辞汇,这2亿人并不是全职固定工作,也并非固定的半职工作,处于随时打零工的状态,实际朝不保夕。

中共官媒新华社旗下的“半月谈”3月底的一篇报导称,目前,中国以外卖骑手、快递小哥、家政人员为代表的灵活就业人员约有2亿,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没有参加工伤保险,一旦出现工作伤亡,个人与家庭容易遭受巨大冲击。

此外,按照现行的养老保险和社会保险规定,这2亿“灵活就业”人员,用工企业不会为其缴纳养老保险金。“灵活就业”人员随时可能失去现有的工作,又无法申请社会保险。

钟原认为,中共为掩盖严重的失业问题,发明“灵活就业”一词,但实际并未将这些人群纳入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范围,“灵活就业”根本就不算就业人员。

中共国务院网站5月13日还刊文,补充了会议的一些详情。李克强提到,“去年面对历史罕见的冲击”,“实现1100万人以上城镇新增就业”。

钟原表示,1100万就业,仅是2亿“灵活就业”人员的5.5%,中国大陆的就业缺口如此之大,也难怪李克强不断有感而发了。

李克强还提到,“我国个体工商户‘十三五’初期达到5500多万户,现在已经超过9000万户,带动了2亿多人就业”。

钟原表示,假如中共数字属实,也就意味着曾在“十三五”期间就业的2亿多人,如今大多数实际又失业了。

5月9日,中共国务院网站曾刊文《李克强在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李克强说,“目前市场主体数量已达1.4亿户,活跃度大体在70%左右”。

钟原认为,这个数字表明,至少30%的中小型企业实际停业了,与2亿多人“灵活就业”的窘境确实相符。

“半月谈”3月2日的一篇报导称,2021年开年多地疫情警报重响,让在风雨飘摇中挣扎了一年的广大小店经营者更为焦虑。在天津对年轻人深具吸引力的潮流商圈营口道,900多米道路一侧的44家店铺中,17家已经暂停营业,多家正在转让。

一家酒吧老板说,“整条街的店铺都深陷挣扎。”

另外,在沈阳市和平区马路湾地铁站出口附近有家30平方米的小饭店,近来一直冷冷清清。年近50岁的店主止不住叹气:“孩子正在读高中,全家收入靠小餐馆维持。现在赔惨了,不知道这个家还怎么支撑。”

(记者罗婷婷综合报导/责任编辑:文慧)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