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4年08月18日讯】号称投资2亿元(人民币,下同)的电影《逆行人生》上映以来引发巨大争议,网络社群中批评的声浪明显盖过了支持的声音。上映一周票房2.58亿元。业界盛传这部电影的制作成本为2亿元,扣出8.3%的税、8%的电影发行费以及电影基金等费用后,外界认为该片很难回本,《逆行人生》在商业上被认为是失败了。
这部影片聚焦于外卖员群体的酸甜苦辣。为了营造戏剧冲突,影片塑造了以徐峥饰演的高志垒为主角的外卖员群像。影片中,高志垒开发小程序对抗算法、跑外卖治好了糖尿病等等桥段,都被认为脱离现实。
为了让剧中人物的行为动机更能够引起人们的同情心,剧情中给吝啬的老抠安排了一个患白血病的孩子,给“单王”大黑设计了一个因自己转单而截肢的朋友。在展开剧情冲突的过程中,几乎把外卖员们所承受的苦难,统统归咎于脸谱化的“坏同事”的使坏或挑剔刻薄的消费者。目前豆瓣网上观众评分6.8,评级三星半。
《逆行人生》的票房远不如预期,外界认为主要出于以下三方面的原因:首先电影市场惨淡,大环境不好;其次,当年《囧妈》引发的恩怨及围绕徐峥的一些不利传闻的反噬;其三,影片被指涉嫌美化及“消费”苦难,淡化社会深层次的原因,为了“励志”而失真,甚至就连电影的预告海报上,站在镜头前的外卖员们几乎整齐划一的张嘴大笑的表情,也成为了批评者口诛笔伐的标靶。
不过,对于这一条批评,也有网友认为,这恰恰可视为一种隐蔽的“反讽”,因为在满脸笑容的外卖员群体的背后,不远处的台阶上稀稀拉拉站立的几人其实一脸的愁苦,那些才是生活中外送员的真实面貌。
自媒体“李东阳朋友圈”评论说,这部影片中存在“人物形象走极端而导致的虚假”,但该影片还是比较成功地“将一个阶层滑落的脆弱性血淋淋的展现”,也一一呈现了大众对外卖员的歧视,并对 “算法对人的异化”进行了批判。只不过,“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电影的尺度也仅限于此”,电影的后半部分避重就轻,用放大“个体的坏”隐藏了更核心的社会矛盾,可视为“电影对现实的又一次黑色幽默般的映射”。
公众号“几何小姐姐”则在《外卖骑手们的“逆行人生”,徐峥不懂》一文中形容,这部影片是“开局《骆驼祥子》、结尾《王者归来》”。观众在影片中看到的是“生活的苦难被一个个鸡汤和狗血,包装成了雕花的屎”。
文章分析说,电影里,徐峥饰演的外卖骑手,通过开发新的算法小程序,成为了系统里跑得更快的人,“但在现实世界里,骑手要想绕开平台,搭建自主的配送系统就只能被封号”。而且,所有骑手总结出来的配送捷径,最终都会被算法归纳成常规时间。结果就是,下一次算法驱动下的系统,会要求骑手在原来的基础上更快。文章指出,“数字控制”的过程,就是骑手自主性空间被不断蚕食的过程。
文章表示,外卖骑手这一群体离普通观众和真实生活太近了,“容不得作假,一作假就失真”。而《逆行人生》的创作的视角,把骑手困境的源头,指向了和消费者权益相关的需求和服务,“避重就轻,把责任推给消费者”。这就是这部影片让许多人感到“被冒犯”并愤怒的原因。
(记者唐迪综合报导/责任编辑:李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