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2月07日讯】立春一过,随着沿海的冰凌消融,蛰伏一冬的梭鱼开始成群洄游,迎来一年中最为鲜美的时刻,民间称之为“开春第一鲜”。
民间有谚:“春吃开凌梭,鲜得没法说。”“开凌梭”是指立春后海水开凌时捕获的第一批梭鱼。
梭鱼俗称海狼,在中国黄海、渤海较为常见,主要栖息在海口河川咸淡水交汇处,以水底泥中微生物为食。梭鱼肉土腥味较重,并不是特别受欢迎的海鱼。
不过,因为冬季休眠期,梭鱼几乎不进食,仅靠消耗体内脂肪存活,因此其肉质紧实无杂质,十分鲜嫩。
梭鱼肉富含优质蛋白质,脂肪含量低,含钙、磷、铁等元素,有助于增强骨骼健康与气血循环。
立春之后,大地渐暖,但寒意未消,正是“乍暖还寒”的时节。中医认为梭鱼肉性温,可驱寒暖胃,适合在这个时节调理身体。
不过,“开凌梭”仅有十多天的捕捞期,之后,梭鱼的肉质会开始下降。尤其是到了五六月份,梭鱼肉的土腥味最浓,民间有“六月梭臭满锅”的说法。
开凌梭鱼的捕捞与食用,不仅是味蕾的享受,还有“破冰迎新”的象征寓意。人们借梭鱼之鲜,寄托对一年顺遂的期盼,寓意年年有余。
(责任编辑:唐颖)
本文网址: https://cn.ntdtv.com/gb/2025/02/07/a103956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