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5月17日讯】近年来,中国企业不断扩大对东盟国家的出口市场,给东南亚本地产业带来日益严重的冲击。专家警告,这一趋势可能限制东盟国家的工业化进程,给该地区带来经济风险。
数据显示,在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下,中国对美国和欧盟的出口占比逐年下滑,而中国与越南、马来西亚、印尼等东盟(ASEAN)国家的经贸往来却日益密切。2024年,中国对东盟的出口比重达到16.4%,首次超越美欧。
总部位于香港的投资公司埃默尔资本伙伴公司(Emmer Capital Partners)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雷乔杜里(Manishi Raychaudhuri)撰文指出,随着电商平台的普及,中国大量廉价产品涌入东南亚市场,给当地制造业造成冲击。
以印尼为例,由于中国服装进口激增,2024年当地纺织业裁员八万人,预计2025年还将有28万人面临失业。泰国也陷入类似困境。在过去四年里,泰国每月平均有超过100家中小型工厂关闭,行业涉及家具、电子、服装、汽车和钢铁等。
专家警告,中国廉价商品抢占东南亚市场,加大了该地区出现“进口通缩”的风险,从而陷入物价下跌、消费者推迟购买、企业减少投资并裁员的恶性循环。
此外,中国厂商还利用东南亚作为“转口基地”绕道将商品输往美国,目的是规避关税。为了打击“洗产地”行为,今年4月,川普宣布对这些国家祭出高额的对等关税,此举迫使越南等国加大查验原产地标示的管控力度。
雷乔杜里建议,面对中国出口压力与美国贸易壁垒,东盟各国须审慎调整经济策略,以加强内需、强化本地产业的竞争力。
新唐人电视台记者傅羽综合报导
本文网址: https://cn.ntdtv.com/gb/2025/05/16/a103987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