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证明:行善者减痛、长寿、有福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7月06日讯】“善有善报”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到了现代,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被人们渐渐遗忘了。不过,科学在不断发展,现在终于有研究证明:善有善报、施比受有福

《健康1+1》节目主持人JOJO近日邀请到前台北荣民总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尚文诊所内科医生郑元瑜医师,为大家分析了科学界的善行研究,原来行善是本能,还能让我们减少疼痛,更长寿,更幸福。

行善是本能 老鼠救鼠有规律

科学界常用老鼠来做实验,因此做完实验还在麻醉中的老鼠被放回同伴中是常有发生的事,于是科学家们发现,老鼠对昏迷同伴的救助模式很有规律:相遇-接近和嗅探-接触仪容仪表–咬嘴–拉舌头-同伴恢复。这是南加州大学的神经科学研究团队发表在《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发现。

郑元瑜医师解释,这种行为是由催产素驱动的,催产素是脊椎动物的照顾行为中产生的荷尔蒙。在这项研究中也证明了,老鼠的“急救”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行为,而不是后天学习后的行为,有助于增强群体凝聚力。

行善者 疼痛明显下降

利他行为可减轻疼痛感!这是2019年普林斯顿大学的一项研究成果。2013年庐山地震后66名震央附近的公民参加了这项研究,一半是捐血组,一半是抽血检查组,研究显示,捐血组对扎针的疼痛感明显比抽血检查组小。

另外科学家们还对49名大学生进行了测试。他们先被告知,参加问卷调查后会获得一笔钱,然后做疼痛测试。做完测试后他们又被告知,能否做第二次疼痛测试,这次没有钱,但相当的经费会捐献给地震受害者做公益。结果显示为做公益而接受的疼痛测试疼痛程度明显下降。

帮助别人 死亡率可降低44%

郑元瑜医师表示,帮助别人是利他的行为,人与人之间的良性,会增加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连接,也会提高自我认同。他介绍,1999年德州大学社会学教授马克姆西克发现,较年长的人去参与社会志工活动有益长寿。该研究显示,参与两项以上志工活动的人,相比只参加一项或没有参加志工活动的,其死亡率可下降44%。郑元瑜医师表示,这是“善有善报”的直接证明。

科学研究:施比受有福  金钱买不到幸福

郑元瑜还表示,“施比受有福”也已经被证实了是正确的。加拿大卑诗大学心理学研究人员发表在2008的《科学》杂志上的论文显示,当把同一笔钱花在别人身上,赠送给别人,或做慈善,会比把钱花在自己身上得到更高的幸福感。

同样的,“金钱买不到幸福”这句话也在当今的社会中被证实是正确的。郑元瑜说,这样的研究已经很多了。他表示,人们总是认为,努力工作得到金钱,就是要改善生活,就会比较快乐。但发表在《公共利益之心理科学》期刊上的研究显示,从1947年到2000年,美国国民生产毛额逐年增长,但人们的生活满意度并没有太大变化。而各国国内生产毛额与人均满意度的曲线显示,随着国内生产毛额上升到一定程度,生活满意度的上升曲线就不成正比了,甚至没有变化。

(记者金红整理报导/责任编辑:林清)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