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到了!治疗冬天易发疾病的最佳时机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7月22日讯】中医讲“冬病夏治”,也就是说,冬天最容易发作的病在夏天阳气最旺盛的季节治疗。近期,《健康1+1》节目主持人JOJO邀请到出生中医世家行医30余年的舒荣医师,为大家解析冬病夏治的原理和三伏天养生的重点。

为什么夏天治疗寒性疾病更有效?

中医讲究“寒者热之”。荣大夫表示,夏季阳气最旺盛,热性的药物、温热的天气以及提升身体内部的阳气,能更有效地驱散寒气 。同时,人体在夏季气血运行相对较好,所服用的中药和提升阳气的治疗更容易到达病灶,从根本上拔除病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比如,长期反复的哮喘关键在于体内有寒痰积聚,尤其在肺部影响呼吸,可以用“热”的方法治疗寒痰。

夏季治疗寒性疾病的优势如下:

天阳之气最盛:就像同样大小的冰块,冬天户外整夜难融,夏天即使阴天也容易融化;
人体阳气提升:身体内部阳气在夏季也会自然提升;
气血运行更好:中药和治疗更容易到达病根,发挥疗效;
毛孔开放:有利于排除体内深层的寒气和湿气。

三伏天阳气最盛 治疗寒性哮喘最佳时机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荣大夫提到,寒性哮喘在夏季治疗效果更佳。她表示治疗寒性哮喘的方法多样,包括针灸、中药、膏方、艾灸和天灸(三伏贴),这些方法能补益脾、肾、肺,并温化寒痰 。

针灸:夏季进行针灸治疗寒痰效果更佳,用针可更清浅,取穴少但疗效好,常用穴位有天突、定喘、肺俞、合谷、足三里、太溪穴 。

中药:可服用较少量中药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常用方剂如射干麻黄汤、定喘汤、三子养亲汤,但需根据个人体质辨证论治 。

膏方:将中药熬制成膏剂,便于储存和长期服用 。

三伏天灸:在阳气最旺盛的“三伏天”进行。根据黄历计算,2025年的三伏天为:初伏(7月20日-7月29日)、中伏(7月30日-8月8日)、末伏(8月9日-8月18日) 。天灸选择庚日,因“庚”在五行属金,对应肺,对治疗寒性肺病效果最佳 。天灸常选用天突、天府、膻中、定喘、肺俞等穴位,将白芥子灸膏贴敷,利用其发泡作用将体内寒湿之气排出体外,同时导入阳气,并产生疤痕以阻止未来寒湿入侵肺部 。

艾灸:可艾灸同样的穴位,或在穴位上加姜片或大蒜,灸至潮红即可,避免留下疤痕,但需多次治疗以达效果 。

2025年三伏天时间及养生重点

初伏:7月20日-7月29日(10天)
中伏:7月30日-8月8日(10天)
末伏:8月9日-8月18日(10天)

三伏天养生重点:

1.养阳祛寒:可用三伏贴、艾灸、温灸背部经络(如肺俞、脾俞),强化体质;

2.清暑祛湿:夏日湿气重,易疲倦、头闷、食欲差,中医常用芳香化湿、健脾,祛湿药膳(如薏仁、茯苓、荷叶、扁豆)帮助改善;

3.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过食冰品、生冷、油腻、辛辣,损伤脾胃,导致湿气内生。多喝绿豆汤、冬瓜汤、四神汤、乌梅汤等,清热祛湿不伤阳;

4.起居作息:适当午休,早睡早起,避免熬夜耗伤心阴。避免出汗后吹冷气,防止“寒湿入侵”;

5.情绪调养:夏季主心,情绪波动大,建议多静养、深呼吸、练习冥想、拉筋、静坐等,有助安神养心。

(记者金红整理报导/责任编辑:林清)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