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7月23日讯】今天是大暑,也是最热的时节,很难想像如果没有空调,该怎么熬啊!但您知道吗,在没有冷气的古代,古人早就开发出了一套套“降温黑科技”,从冰窖到人造水帘,再到瓷枕、冰井、凉殿一应俱全,既环保又智慧。下面,咱们就一起去见识一下吧。
古人认为,四季对应五行,按相生相克的规律,由秋到冬是“金生水”、由冬到春是“水生木”、由春到夏是“木生火”,都是相生的关系,唯有从夏到秋是相克——“火克金”。
从夏到秋是一段艰难的历程,秋被夏压制着,要潜伏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就称为“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伏”。现在正值“中伏”,白天酷热如置烤炉,夜晚闷热难眠。
现代人发明出空调来降温,但在没有现代科技的古代,古人发明出一套套“降温黑科技”,就算是现在来看也依然充满智慧。
第一个就是冰!古人会在冬季从结冰的水面取出冰块,存放在地下的冰窖里,这样,夏天就可以拿出来使用啦。春秋时期还发明了“冰鉴”,就是一种青铜容器,外层放冰、里面放水果,既能制冷又能保鲜。到了清代,出现了冰桶,带有排水孔和透气孔,除了冷藏食物,也可以放在房间降低室温,这就是古代的“空调”啊!
第二个就是避暑建筑。早在汉代,皇宫里就有了专门避暑的凉殿——延清室,室内铺着冰凉的石板,帐内放置紫玉盘。盛夏时节住在里面,清凉舒爽。
到了唐代,避暑技术更进一步,出现了“含凉殿”,殿内装有水力驱动的风扇系统,水车带动风轮,微风便徐徐而至。屋檐处还设有“人造水帘”,让冷风夹着水汽吹进屋内,凉爽得像进了“天然空调房”。
第三个就是冰井。在深井里储存冰块,不仅能长期保存,还能调节周围的湿度和温度,有些大户人家在房间周围开有七口冰井,坐在房间里真是“七井生凉,不知暑气”。
最后一个就是瓷枕。用瓷器做成的枕头,中空透气,表面还有一层冰凉的釉,夏天枕上去,冰冰凉凉,一觉到天亮。宋代有诗人就夸瓷枕是“脑寒发冷泥丸惊”,意思是凉到头皮都发麻了!
大诗人白居易在《消暑诗》中写道:“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提醒我们,心静自然凉,消暑也要从内心寻找节奏。
怎么样?古人的避暑方法是不是既高级,又Organ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