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1月1日起,捷克将正式实施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法律:凡是宣传、建立、支持共产主义运动,或公开使用其象征符号(如锤子镰刀),都将被视为严重危害人权自由的行为,最高可判五年监禁。
这项法案由捷克总统帕维尔于2025年7月17日签署,标志着捷克在“去共化”道路上的又一次重大跨越。
捷克,曾是苏联卫星国阵营中深受共产极权蹂躏的国家之一。
1948年至1989年,捷共在苏共的扶植下通过政变夺权,将捷克斯洛伐克变为彻头彻尾的共产极权国家。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大批异见者遭到监禁、折磨、失踪,国家机器成为监控、镇压、思想洗脑的工具。40年的幽暗岁月,留下了太多冤魂、创伤和记忆裂痕。因此,捷克立法禁止宣传、建立、支持共产主义,绝不是简单的言论管控,也不是“意识形态洁癖”的过度反应,而是一种痛定思痛后的制度性自救,更是为防止共产极权未来死灰复燃设立的防线,其意义是多方面。
历史正义的补课
冷战结束后,纳粹罪行得到了系统追责与社会唾弃,而对共产主义暴政的反思在许多国家却草草收场,甚至遭到回避。在捷克,很多前体制高官安然无恙,甚至在民主转型后仍活跃于政商界,这曾引发民众长期不满。这项法律可以说是捷克对历史正义的补课——不容许用“意识形态”来遮蔽政权暴力的罪行。
划清自由的底线与边界
在一个曾被红色暴政统治过的国家,宣传共产主义绝不是观点差异,而是对受害者的二次侮辱。共产主义在捷克不是一个“想法”,而是曾经切实存在的暴政现实。因此,将宣传共产主义列为罪行,并非压制思想,而是捍卫自由。捷克通过立法无异于明确表态:在极权主义曾经肆虐的土地上,言论自由必须有清晰的底线和道德边界。自由,不包括为极权专制、为奴役辩护的自由。捷克的选择,是一国对历史的敬畏,也是对未来自由的守护。
回应当代“红色浪潮”复苏
近年来,世界多地出现共产主义“软复兴”的苗头,一些年轻人被乌托邦式的“平等”“公有”言论所吸引,不少国家的极左运动甚至进入议会或舆论主场。在东欧国家,这种浪潮格外令人警惕。捷克的立法正是未雨绸缪,以明确法律底线遏制“红色病毒”再次蔓延。
为全球去极权化提供范式
不让历史重演,是民主最基本的责任。有一句捷克民谚说得好:“谁不记得过去,就得重新承受它。”捷克此次立法,与近年来欧洲其它国家的“反极权立法”形成呼应。例如波罗的海三国、波兰、匈牙利等都加强了对共产主义象征和宣传的法律限制。它不仅是地区性的政治姿态,更为尚未完成去极权化的国家提供了借鉴:历史不应被忘记,极权不能被粉饰,法律是防范复辟的最后防线。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作者提供/责任编辑:刘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