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飙 平价通路窜起 零售业者再洗牌

(中央社记者胡薏文台北九日电)全球原物料价格飙涨,民众明显感受物价上涨压力,购物锱铢必较的比价行动使平价通路当红。介于超市、超商与量贩店之间,以“平价”为诉求的零售通路,包括全联社、三商行转投资的“美廉社”趁势窜起,今年整体零售通路市场将再洗牌。 台湾的便利商店突破9000家大关,四大便利商店系统今年初总店数达到9046家,密度之高在全球名列前茅。由于密度逼近饱和,纯便利商店实体产品销售业绩成长开始出现停滞状态。

这波物价上涨,民众感受明显,因此在购物消费时多锱铢必较,锁紧荷包,量贩店业绩成长则相对显着。 在此背景下,零售业者再进行市场区隔,介于量贩店和超商、超市之间的“平价通路”,以“平价”为诉求,但设立地点贴近社区,迅速窜起。

除了已经拥有 360多个据点的全联社,三商行去年创设“美廉社”抢进平价通路,去年先在台北县设立56家店,今年预定扩增至150家,以年增率2倍的速度,加速扩充版图。 对于新设美廉社平价通路的动机,三商行表示,在M型化消费趋势下,百货通路当然也需要适时因应调整,除了金字塔顶端的消费客层外,一般民众的消费势必转向提供平价商品的通路。

三商行对于美廉社的定位,相当明确地采“社区化”策略设点,地点挑选店面租金较便宜的二线商圈,并贴近社区,虽然贩售商品数量种类不如量贩店,但透过大量采购压低成本,同时简化装潢,日用品贩售价格低于便利商店,与量贩店相近,连营业时间都选择二者折中,从早上 7时到夜间11时,希望兼具平价与便利性,吸引消费者上门。  三商行以美廉社去年下半年的营运来看,单店单日营业额平均已达 6万元到10万元,且民众反应不错,更确定此一平价通路的营运方向,且不排除未来转进台北市设点,并自行建立物流系统。

  原本量贩店与便利超商的消费型态具有明显市场区隔,便利商店业者并未感受到业绩竞争压力,但介于二者之间的平价通路窜起,便利商店业者就有明显危机意识,全家便利商店总经理张敦仁坦言,今年零售业除了同业竞争外,也将面临“异业”竞争。 张敦仁所指的“异业”即是以平价商店为主,还包括也贩售食品、日用品的药妆店通路。

  由于经济成长趋缓,零售通路业者原本对今年的成长率多采取保守态度,如今加上新窜起的平价通路分食市场大饼,今年零售通路市场洗牌效应势必更加激烈。970309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