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7月23日讯】美国一家顾问公司所作的调查显示,超过两成高收入受访者对中国经济的前景感到悲观,其中,年轻富裕族群的“经济失落感”最重。
美国顾问公司奥纬咨询(Oliver Wyman)近期进行一项调查后,得出了上述结果。
据CNBC报导,美国顾问公司奥纬咨询(Oliver Wyman)近期对月收入超过3万人民币的2,000个家庭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有22%受访者对中国当前的经济抱持负面看法,比该咨询公司在新冠疫情时期(2022年10月)21%的结果更糟。而当被问到对5年后中国经济的展望时,中国受访者的态度“明显比2022年时更加悲观”。
针对上述情况,奥纬咨询合伙人沃特斯(Imke Wouters)分析称,现在中国富人对经济前景的悲观看法,不只是短期情绪,而是一种“心态上的根本改变”。这种心态的改变会导致他们的消费与储蓄模式与过去完全不同。她说:“这种情况拖得越久,人们对长期未来就越悲观,消费行为也会越谨慎。”
这次民意调查的另一个结论是,在这项调查所划分的4个年龄层中,生活在中国一线大城市、年龄介于18至28岁的高收入年轻族群,是对中国经济感到最悲观的群体。
调查报告认为,这与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有关。从去年4、5月份以来,中国16至24岁年轻人的失业率一直保持在十几个百分点的高位。
报导称,当前中国经济的通缩压力持续升高,零售销售成长明显放慢,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许多企业为了在竞争中活下来纷纷采取降价的方式来促销,而持续低迷的房地产市场价格不断下跌,对家庭财富及市场信心都造成了打击。
事实上,即使是北京当局发布的很可能经过美化的经济数据,也显示出中国消费中和企业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不足。
中共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公布的经济数据中,今年6月份全国的零售销售增幅比5月份下降了1.6个百分点,显示中国人更加谨慎地捂紧自己的钱包,整体消费复苏乏力;而今年1至6月固定资产投资年增仅2.8%,较前一月进一步下滑,显示企业对未来需求信心不足。
稍早时候,《华尔街日报》曾在一篇报导中警告,中国经济正面临严峻挑战,产能过剩与内需疲软导致物价持续下滑,通缩压力日益加剧,如果无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中国恐步入长期经济低迷。
该报导援引亚特兰大智库中国研究中心创始主任普莱姆(Penelope Prime)的分析指出,在通缩的压力下,中国企业可能选择裁员或延迟投资,而消费者则因预期价格下跌而推迟消费,“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让经济前景越来越悲观。”
康乃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贸易政策教授普拉萨德(Eswar Prasad)也强调:“(中国经济)通缩持续得越久,对经济前景的负面预期就越深,也让政策刺激越难奏效。”
(记者何雅婷综合报导/责任编辑: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