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建筑Paper Dome 孕育灾后重建社造思维

(中央社记者林恒立南投县二十九日电)这个月二十一日,台湾九二一大地震九周年的日子,一座国内首见的纸建筑─Paper Dome,在九二一震灾重建区南投埔里镇桃米社区诞生!

这座移筑自日本阪神地震后作为重建基地的纸建筑,能够跨海来台重生流传,被视为是台日震灾经验交流、爱与互助的象征,意义格外深远。

“它不只是栋特别的房子,重要是,它集结着无数人的梦想。”Paper Dome能来台再生,新故乡文教基金会董事长廖嘉展扮演关键角色;在廖嘉展的眼里,它不仅仅汇聚了灾后重建的共同经验,更孕育着深刻的社造思维。

新故乡文教基金会是于1999年二月在埔里成立,一群充满热情的文化工作者,秉持关怀、传承与责任,投入社区营造,惟当年九二一大地震发生,基金会在廖嘉展的带领下,肩负起震灾重建与社区营造任务,埔里桃米社区,即是该会协助下的一个社造点。

谈到这座来自日本的纸建筑由来,廖嘉展表示,1995年一月十七日阪神大地震,位在神户市长田区野田北部的鹰取教会遭焚毁,灾后当地建筑师(土反)茂,提出兴建纸教堂作为志工集会处的构想,七月底,纸教堂开始动工,计有百余名社区义工共同参与,同年九月十七日纸教堂完工,命名为Paper Dome。

往后十年的时间,Paper Dome成为当地社区救援基地、义工集会所、社区活动中心、NGO组织汇聚的共同场域。

2005年一月中,廖嘉展受邀参加神户震灾十周年纪念活动,首次邂逅了鹰取Paper Dome,得知其阶段性任务已达成,即将功身退,并将拆除移筑至其他社区,原址将重建永久性教会。

“这么有纪念价值的建物,有没有可能移到台湾再生?让它搭起台日地震重建区友谊的桥梁?”廖嘉展当时闪过这样的念头,也因着这种强烈的想望,促成了鹰取Paper Dome纸建筑,跨越种族与国际的藩篱,终得以在台湾重新立起,延续并展开新的生命与故事。

廖嘉展认为,鹰取Paper Dome在灾后抚慰无数人心,如今它以原来朴实的风貌,在台湾的九二一震灾区重建再生,象征着人类间的大爱,随着空间的游牧,在彼此间传递,并以一种无名力量,让参与者无畏地前行。

而为了发挥Paper Dome再生的社区功能,新故乡基金会邀请雾峰“九二一地震教育园区”的建筑师邱文杰,在纸建筑旁兴建“Paper Dome新故乡社区见学园区”,规划搭配社区农场、食堂,同时成立农产和艺品交易市集,希望结合后重建时期有能力营运的社区,以见学之旅的伙伴关系形成一个互助网络,而Paper Dome将是这个网络的中心,也是社区互助与再发展的平台。

Paper Dome串联了日本阪神和台湾九二一两大地震的重建交流与经验分享。廖嘉展相信,它将延续扮演社区重建、社区产业、生态社区和社区营造,以及社区良性转变的平台,成为力量与梦想的园地。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