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比哈省洪灾届一周年 灾区惨景依旧

【新唐人2009年8月18日讯】(中央社记者郭传信新德里特稿)印度北部比哈省(Bihar)柯西(Kosi)平原的景色,至今一年没有多少改变,到处可见断垣残壁,柔肠寸断的铁公路、荒废溪中的桥梁、成淤泥的田地和“你急我不急”的政府官僚。

这是大报之一的“印度斯坦时报”(HindustanTimes)记者:艾伦.库玛(Arun Kumar)与鲁齐.库玛(Ruchir Kumar),最近在实地探视一年前发生洪灾的柯西平原后提出的观察报告。

  去年8月18日,毗邻比哈省北边的尼泊尔一座水坝塌陷,导致下游比哈省柯西平原的土堤决堤,淹没1000多个村落与37万公顷农田,灾情惨重。

据官方统计,527人溺毙、171人失踪、330万人流离失所,此外,2万头牲畜死亡,房屋倒塌与农作损失约4.8亿美元。

  实际上,印度农业大省之一的比哈省,2001年普查人口约8500万人,年复一年,几乎每年夏天雨季期间会发生特大洪水。2007年的八月间,北部地区由于豪雨不断,河水泛滥淹没大约1万个村落,至少40万栋房舍遭洪水冲走,死亡约500人。

  对于去年比哈省再度遭逢洪灾一事,印度中央政府曾抨击地方政府说,早在去年四月和六月间,已两次要求省府在雨季之前评估尼泊尔水坝情势,及早做好下游比哈省的土堤巩固工作。据了解,尼泊尔水坝地势高于比哈省北部地区,流经柯西河的水势平日即相当急湍,经常冲击沿岸土筑堤坝。

  艾伦与鲁齐在报告中表示,一年后的今天,比哈省府官员仍在“努力”的拟订灾后重建计划。但等不及颟顸官僚的灾民与非政府组织,早己同心协力建立了多座乡镇之间的桥梁与通路,包括一条由非政府组织提供竹枝与铁丝材料、灾民提供人力兴建而成的80公尺“竹桥”,使用至今已一年。

  不过,报告也指出,至今灾区每户已收到政府发给约86美元慰问金、100公斤谷物和若干现金,作为房舍倒塌和农作、牲畜损失的补偿金。

  但报告又说,由于慰问金和补偿金额过少,加以农地已堆满淤泥无法再使用,在杯水车薪无济于事的困境下,许多村中男性被迫离开家园,前往印度其他省区找寻工作,留下老弱妇孺自谋生计。

  报告说,幸好有联合国、非政府组织和慈善社团的长期协助,例如教导妇女编织草席、床垫自力更生,并帮忙取得银行小额低利优惠贷款创业,才使得灾民能够在劫后余生的创伤中重新站立起来。

  报告也提到官员贪渎成风的恶名。艾伦与鲁齐说,灾区有关官员傲慢、贪渎、拒绝协助灾民却又极力逢迎上级的“奴才”作为,已到“罄竹难书”地步,也激起了民怨。报告说,上月间,灾区之一的库玛坎德(Kumarkhand)地区,曾爆发村民攻击当地官派的灾区重建事务官员。

  即使中央政府也对地方官员贪渎成风一事颇有微词。柯西发生洪灾之后,中央已同意拨付2亿5000万美元援助,但比哈省府又以协助“数百万”灾民重建为由,要求再拨款约2亿美元,招致总理曼莫汉下令比哈省府立即呈报救灾实情,并由中央监察单位调查比哈省的实际灾民人数。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