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攻错 灾后原地重建有例可循

【新唐人2009年8月19日讯】从921地震到88水灾系列报导3(中央社记者赵宏进台中县19日电)88水灾将进入灾后复建工作,921地震时,灾区社区住户超过100户的大楼,成立都市更新会“原地重建”,台中县雾峰乡太子吉第大楼是首例,成为其他重建大楼的范本。

位于雾峰乡中正村振德街的太子吉第大楼,在10年前的921震灾中梁柱崩裂,被判定为全倒的危楼,幸好没有人员伤亡。

民国89年2月,住户向建商提出诉讼,921灾后重建委员会邀集住户和建商协商,建商终于同意协助重建,大楼依原有格局在原地重建,住户每坪负担新台币3万6000元,建商则支付1亿1800多万元,90年11月动工,1年半完工。

90年11月18日,太子吉第社区重建正式动工。任职台湾电力公司的游宗晓回想重建历程时,住户的团结和信任,令他难忘。

“吉第的住户可爱的地方,在于信赖重建委员会,随时在充分沟通后做出较可行的抉择,这是其他集合式住宅看不到的。”邻近同样被判全倒大楼的“巨匠皇宫”,更新会总干事王月卿谈到与“太子吉第”互动的观感时说,“他们一个口令、一个动作,超团结。”

为避免人多嘴杂,重建过程中,工运出身的游宗晓坚持:一、政治不得介入;二、做自己的事,好好把社区照顾好。有了这样的基本信念,住户合作无间,是重建成功最重要的核心价值。

“集众人的智慧完成重建,这是结合大家的力量”,而始终抱持着“谦和、尊重”为本的游宗晓说。不居功、也不抢功,重建成功后,他马上退居幕后,只扮演一个平常住户的角色。

太子吉第在重建的过程中,创造许多的第一,首先,是全国第一栋住户与原建商达成和解、以都市更新方式办理重建的案例。

其次,内政部营建署积极辅导并委托财团法人都市更新研究发展基金会协助的示范对象。第三、有号称阵容相当坚强、为数最多的义工团队。

第四、有第一个建立社区整体CI(三个微笑标志),连架设社区网站及会刊定期传递重建讯息,也是首开重建区集合大楼的先例。

走过崎岖路,社区住民说,因为一起走过重建历程,情感更形浓烈,也改写从前互不相识的邻里关系。

至于为什么大多数住户都愿意原址重建,且重建又顺利成功,游宗晓分析原因,第一是地利,原址位于雾峰市区,生活机能、交通、就学十分便利,这是太子吉第的地理位置优势。

另外,他表示,当时政府给灾民非常多的帮助,再加上人和,除了住户非常团结,具建筑、水电等专业技能的人才也很多,所以重建工作事半功倍。

原地重建需要住户同意,游宗晓以自身经验说,其中,工程品质技术、政府与银行对住户新旧贷款的可承受状态影响住户“回家”的意愿。幸好在大家努力奔走下,住户、太子建设、重建会、银行间的诸多疑虑,逐步解套,重建案终于拨云见日。

40岁出头的游宗晓是台电工会干部,曾投身工运,练就绝佳组织能力,现任太子吉第社区管理委员会主委刘祯禧特别推崇游宗晓热忱感人,可说是“完全义工”。

面对88水灾即将展开的重建工作,刘祯禧说,虽然921震灾与这次的水灾不能同一而语,但任何社区重建从无到有,一定要有人扛起对内对外的交涉重责大任,如果没有人愿意牺牲奉献,真的盖不起来。

游宗晓回忆,当年就读幼稚园中班的儿子曾问:“爸爸,我们刚搬新家,为什么不能够回去住?”游宗晓当场答应儿子,“好,我会带你回家!”

“就是为了要兑现对儿子这么一个小小的诺言”,游宗晓说,因此他对重建工作全力以赴。

看到88水灾灾民的焦虑和怒气,曾经也是灾民的游宗晓和部分社区民众颇能体会他们的心情,将心比心,游宗晓等人都愿意提供921灾后重建经验给南部乡亲。

重建是一条漫长的路,需要社会提供各方资源,更需要耐心,太子吉第从被判全倒、与建商谈和解、与官府打交道、一直到原址重建完工,转眼间921震灾将满10年,游宗晓深深感谢曾经帮助过他们的所有人及单位,更极力赞许“政府给灾民太多了”!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