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过热? 购屋应停看听及长远思考

【新唐人2009年10月31日讯】(中央社记者韦枢台北31日电)央行期望银行加强授信风险控管,外界视为对过热房市开刀。学者们拍手叫好。房仲业者认为房价可能横盘整理,买方先观望;建商建议买方长远思考,买屋应考虑买价值,而非买价格。

国泰房地产指数第3季季报显示,台北市房地产指数价跌量增,成交价连续4季下跌,推案量为近6年新低,成交量规模为高峰期6成左右。

台中都会区呈现价跌量增,第3季新推个案市场持续衰退下修,价格跌幅仅次于台北市,推案量与成交量规模为各地区最低。高雄都会区价涨量缩,第3季新推个案市场谷底反弹,房价正逐步提升,推案量持续保守,销售率稳定上升,成交量规模萎缩。

从各地区房市表现看,台北市一般住宅成交价连续4季下滑,推案量亦是6年来新低。

政治大学地政系教授张金鹗分析,台北市浅碟型房市明明价量下滑,但叫价还一直创新高,最主要就是资金行情和扭曲的资讯往M型右边堆砌出来的结果,反而忽略真正一般中产阶级住房的市场变化。

他说,在两岸金融监理备忘录 (MOU)、经济合作架构协议 (ECFA)的消息面助燃下,助长国有地及私人土地标售价不断创新高,房价无法合理化,建商动辄推案每坪百万元的百余坪豪宅,逼得市井小民望屋兴叹。

根据台北市政府地政处公布9月买卖移转栋数为5380栋,已经连续三个月下滑,相邻的台北县虽然也下滑,但毕竟交易量比北市大得多,其中有不少是买不起台北市房屋者,只好在北县捷运沿线购屋。

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央行总裁也担心资金行情过于助长房价,纷纷采取压抑措施。台湾央行也紧随在后要求银行授信须注意风险控管,不宜只看担保品价值,更应重视借款人的偿债能力。

玄奘大学财金系副教授花敬群说,调查显示台北市房市价量下滑,但销售率却大好,仿佛一阵强风刮向台北市;建商和房仲对房市看法大相径庭,市场气氛诡异,建商认为一片大好,房仲对成屋卖方不愿降价,买方无力追价,大叹生意难做。

景文大学财税系副教授章定 (火宣)说,住宅可以投资,也可以消费,若当成投资,基本面要靠租金支撑,若当成自住,基本面要靠薪资所得;缺乏基本面的金融面是很可怕的,第3季市场推案量明明不多,但销售率的一阵风却把价格吹涨。

张金鹗说,现在各方对房价是否合理各有定论,若市井小民认为房价不合理,为何还要追着买?就是因为预期未来会更不合理,怕买不到便宜好屋,但推到极限之后行情就会下坠。

张金鹗认为,央行提醒银行的动作是对的,而且从上亿元豪宅市场下手紧缩授信,不会引起中产阶级反弹,但会造成骨牌效应,迫使投资客离场,让房价回归到合理行情的基本面。

信义房屋企研室经理苏启荣认为,近期店头市场的反应,口袋深的投资客宁可买2000万元上下的成屋,毕竟好脱手、获利快;因不可预期短期未来行情涨跌以及幅度,因此投资上亿豪宅者并不多,且大都是放长期。

苏启荣也提醒购屋者,既然央行展开动作,市场的规矩是“不与央行对作”,接下来要“停、看、听”审慎看待房市,并观察国际经济是否再出现空头,若无,则房价可能横盘整理,顶多小跌,不太可能重跌。

若未来经济走稳上扬,央行也会调升利率,若购屋者担心未来房贷利息负担加重,则不妨自行先加1到2码试算负担能力。

但苏启荣强调,台北房市是浅碟型,若资金看好台湾和大陆未来3到5年发展,而不流向欧、美的话,届时台湾国际化程度自然不可和今天同日而语,房价也会朝着其他国际大都市发展趋势去演变,这也是难挡趋势。

远雄集团董事长赵藤雄认为,虽然台北市房价涨得凶,但从国际化大都市角度来看台湾房价还并不贵。上海静安区房价都要近新台币300万元一坪,香港、新加坡也房价也比台北市贵一倍以上,除非国内生产毛额(GDP)不成长,否则房价一定跑得比GDP快。

他提醒购屋者,现在买房子是要找有特色、有质感、品质好的房屋,毕竟花了毕生积蓄买房子是要买得有价值,而不是买价格。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