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纪念“六四”惨案促平反

【新唐人2010年5月8日讯】(新唐人记者李静综合报导)在中共政府一手制造下的89年北京“六四”惨案,过去21年了。但由于中共政权对这起遭到全世界指责的“屠城”事件,至今没有一点悔过反思的表现,所以每次到“六四”纪念日前后,包括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就会出现“六四”死难者的悼念活动和为“六四”平反的呼声。

香港上演纪念六四舞台剧



公演首天座无虚席,268人捧扬。前来的观众包括任教中学的老师,结伴前来的大学生,亦有6、70岁的老人家前来观看。70岁的叶太太表示,六四事件带来的伤痛至今仍未释怀,从媒体得知该剧重演,约了一位60岁及74岁的朋友首次观看。

来自广州的吴小姐说,1989年只得9岁的她,只知父母当时偷偷扭开收音机收听北京的六四消息,但此后绝不再提事件。

有来港读大学的广州女生坦言“非常震撼”,认为大陆欠缺资讯来正确认识此事件,自己曾怀疑六四是否有外国势力煽动,看剧后对六四事件改观,会主动在港寻找更多资讯,认识历史真相。

透过剧场演出,男主角宋本浩勾起儿时对六四的震撼回忆。“当年我只是小六学生,看到电视画面,传来‘民主歌声献中华’多首激昂歌曲,还不太清楚发生什么事,但《为自由》等歌曲深深印在脑海。”为了更投入角色,他不断翻看六四资料,“愈了解,愈发觉自己知得太少”。

该剧描述一名年轻女记者当年采访八九民运,在天安门广场遇上高干子弟及四川 学生的故事,故事由中共前总书记胡耀邦逝世开始说起。台上播出大学生示威及被杀新闻片段,见有男主角被枪伤时,不少观众悄悄拭泪。

“六四不是硬邦邦的历史,我们希望用生动方法让年轻人认识六四,故选择以舞台剧说故事。”导演李景昌说。他表示,六四当年自己只是中一学生,对事件所知甚少,他明白到年轻一代要认识六四是何等困难。

大陆博客纪念赵紫阳

在大陆的论坛网站也出现了纪念赵紫阳的文章。晓军博客提到,二十年过去了,人们应该记住这位老人。文章指赵紫阳当年只要口头认错,就能保留政治局委,但赵紫阳作为一个与中共党章不相衬的党员换来了十五年的软禁生涯。

前央视主持人杜宪在89年那场政治风波中,在枪响的当晚,她身着黑衣眼含泪水播报了当天的新闻。从此她便消失了。



对此,网友表示,历史终将证明赵紫阳是对的,向杜宪、薛飞致敬,称他们的良心唤醒了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

有网友说,看到邢质斌那张政治脸,就想吐,看到王宁那个政治正确的样子更想吐。杜宪,是个正直的人,赞!

还有的网友表示人,是要有信仰、有精神的,不能只做应声虫。向他们致敬。看看当今"中央台"的那些人,哪有一个有点人样的呢?也难怪,魔鬼怎么会让有人格、有思想、有情感、有个人意志的人出现在大众面前呢?其实"中央台"应该理解为"党中央台",那可能才是名副其实呢。在中国,除了“党台”,连“政府台”都没有啊,更何况是“民众台”呢?

国际文坛呼吁朗诵诗文悼念北京六四事件

据中央社报导,柏林国际文学节日前呼吁全球各地的文化机构、学校、电台,在今年6月4日当天阅读或朗诵中国文学家廖亦武诗作与散文作品,以悼念1989年北京“六四事件”的死难者。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文网表示,廖亦武是在中国被禁止出版作品的文学家之一,虽然他的作品在国际上享有声名,但北京当局声称,这些作品是国外敌对势力帮助下的反革命煽动,“在中国的报刊上,甚至连他的名字都不能提及。”

他在1990年至1994年间,因组织和参与对“六四惨案”的文学抗议活动而入狱,直到国际社会施压后才获释。

尽管廖亦武拥有中国护照和德国签证,中共官方却不允许他离开中国,参加去年在柏林举办的法兰克福书展相关文学活动及今年3月的科隆文学节。

至于全球的朗诵活动,柏林国际文学节的目标是让更多的读者一起分享廖亦武的作品,以悼念1989年“六四事件”死难者,同时劝诫中共检讨自己的人权纪录。

柏林国际文学节经常针对某一案例发起全球性朗诵活动,例如伊拉克战争3周年、俄罗斯女记者波利特科夫卡亚(Anna Politkovskaya)遭谋杀案、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准备期间、反对辛巴威独裁者穆加比(Robert Mugabe)等。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