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遭小偷 7件香港展品失窃

【新唐人2011年5月11日讯】(中央社台北11日电)北京故宫博物院8日发生展览品失窃案,小偷突破四重保安,疑破墙进入“斋宫”,偷走香港收藏家借给故宫展览的7件文物,损失金额仍在估算。这是北京故宫24年来首宗文物失窃案。

北京故宫发言人及警方证实,斋宫临时展览的现代工艺品8日被偷,但拒绝透露详情。大批公安及武警昨天在事发现场调查,几乎封锁故宫整个东半侧。

香港明报引述消息说,当天半夜故宫巡逻人员发现一名可疑人士,衣服染红,疑曾攀爬故宫红墙,于是命令对方蹲下等候巡逻人员向控制室联络查询,此时可疑人士突然起身逃跑,警卫遍寻不着。

故宫于9日上午开馆前,要求员工检查所有展室,发现斋宫后面的诚肃殿后墙被凿开一个洞,展柜被撬开,7件文物被偷,怀疑小偷切断附近闭路电视的电线下手行窃。

知情人士透露,小偷原本偷走更多文物,但被警卫发现,慌忙逃走下掉落部分文物,总共带走7件。由于小偷未觊觎故宫的一级国宝,只向“外来文物”下手,外界推测可能因斋宫保安较松散。

这次窃案损失文物,是香港著名收藏家冯耀辉借展的其中7件名贵文物,包括珍贵的西式宝石化妆盒或手袋,目前还不清楚损失金额及是否保险。

故宫已将失窃消息通知冯耀辉。报导引据冯耀辉身边人士透露,冯耀辉日前兴高采烈邀请友人出席4月28日的开幕慈善晚宴,展览29日开放参观,原定6月27日结束。

这场“交融–两依藏珍选粹展”展出130多件珍藏品,包括19件明清紫檀、黄花梨等珍贵木器及家具(镜箱、皮箱、屏风等),以及111件珍贵西式宝石化妆盒、手袋等,但不清楚哪几件展品被偷。

冯耀辉在香港中环开设私人博物馆,两位女儿的名字都有“依”字,就以“两依藏”为收藏品命名。

报导引述消息说,冯耀辉获告知珍藏品被盗后,情绪受影响。

此外,北京故宫昨天正常开放,但游客从北侧神武门进入后只能向西或南参观,东侧多处地区有武警把守及阻止游客进入,现场停放多辆警车,并拉起黄色警戒线。

北京故宫收藏逾100万件文物,包括“清明上河图”等大陆国宝。资料显示,1949年中国共产党建立政权以来,北京警方有记载的故宫盗宝案共5件,分别发生于1959年、1962年、1980年(两起)及1987年,这起文物失窃案是北京故宫24年以来首次发生的窃案。

京城第一保卫处 挡不住盗窃

【新唐人2011年5月11日讯】(中央社台北11日电)北京故宫的安全防卫工作有“京城第一保卫处”之称,但是仍在8日夜发生窃案,被盗走7件来自香港的文物。

京华时报的报导说,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北京故宫的安全防卫工作几经演变,至今已形成人防、技防、物防、犬防4道防线。

  报导说,北京故宫保卫处的人数超过240人,下设警卫队、技术科、防火科等8个科室。故宫每天闭馆后,还有至少1600个防盗警报器、3700个烟感探测器和400个摄影机在运行。

  报导指出,在“技防”方面,北京故宫在1级风险地点装有最先进设备和至少3种复核措施。在“人防”方面,靠的是人海战术。在“物防”方面,故宫安装了大量的铁栅栏、铁窗、防爆玻璃和铁柜,并进行了加封加固或更新。而在“犬防”方面,故宫的犬队担负闭馆清查、施工工地夜间蹲守和突发事件安全防卫等任务。

  同时,故宫被区分为防护区、监控区和禁区。每天闭馆后至少清查3遍。

  北京故宫还规定,白天所有展厅内的文物安全由开放管理处负责。闭馆后游客离开,每一个展厅里的工作人员都要清点自己所属区域的文物,并且搜查所有可能藏匿人或物品的角落,连消防灭火器的把手、枯井深处和高大展柜的顶端都要一一清查。

待确定没有异常后,每一个区域的所有人再次联合检查一遍。随后,犬队还要对各个角落进行搜寻。

  报导说,北京故宫展出的文物采取轮换制。目前游客所能见到的陈设文物,只有极少数的一级文物,国宝级文物一般不公开展示。

  对于号称“京城第一保卫处”的故宫安保,为何防不住窃贼8日夜潜入偷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表示,“人防技防物防不如心防”。

北京故宫博物院8日夜间发生窃案,香港两依藏博物馆在斋宫临时展出的7件展品失窃,估计价值数千万元。

本文有删节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