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人物】宋代科学家沈括

【新唐人2011年6月7日讯】沈括(1031-1095),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仁宗嘉进士。神宗时参与王安石变法运动。熙宁五年(1072年)提举司天监,次年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熙宁八年出使辽国,驳斥辽的争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整顿陕西盐政。后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元丰五年(1082年)以宋军于永乐城之战中为西夏所败,连累被贬。

他晚年在镇江梦溪园所着的《梦溪笔谈》详细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达到的辉煌成就。《梦溪笔谈》不仅是中国古代的学术宝库,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

沈括的科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精研天文,所提倡的新历法,与今天的阳历相似。在物理学方面,他记录了指南针原理及多种制作法;发现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欧洲早了四百多年;又曾阐述凹面镜成像的原理;还对共振等规律加以研究。在数学方面,他创立“隙积术”(二阶等差级数的求和法)、“会圆术”(已知圆的直径和弓形的高,求弓形的弦和弧长的方法)。在地质学方面,他对冲积平原形成、水的侵蚀作用等,都有研究,并首先提出石油的命名。医学方面,对于有效的药方,多有记录,并有多部医学著作。此外,他对当时科学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情况,如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金属冶炼的方法等,皆详为记录。

沈括自幼对天文、地理等有着浓厚的兴趣,勤学好问,刻苦钻研。少年时代他随做泉州州官的父亲在福建泉州居住多年,当时的一些见闻,均收入《梦溪笔谈》。在天文学方面,沈括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他曾经制造过我国古代观测天文的主要仪器——浑天仪;表示太阳影子地磁偏角示意图的景表等。为了测得北极星准确位置,他连续三个月,每天用浑天仪观测北极星位置,把初夜、中夜、后夜所见到的北极星方位,分别画于图上,经过精心研究,最后得出北极星与北极距三度。这一科学根据在《梦溪笔谈》中有详细的记载。《梦溪笔谈》中还记载了沈括在数学方面的贡献,他发展了《九章算术》以来的等差级数,创造了新的高等级数求和法——隙积数。几何学中,他发明了会圆术,即从已知圆的直径和弓形高度来求弓形底和弓形弧的方法。为此日本数学家三上义夫曾给予沈括以极高的评价。

《宋史•沈括传》称他“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沈括“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和“中国科技史上的的里程碑”。

他在百科全书《梦溪笔谈》中,是第一个人把历史上沿用的石漆、石脂水、火油、猛火油等名称统一命名为石油,并对石油作了极为详细的论述。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称沈括为中国科学史上最卓越的人物。

他在《梦溪笔谈》中,写有这样一篇关于神仙的文章:

关于神仙,固然有很多的传闻,我(沈括自称)亲眼目睹的,就有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供奉官陈允,任衢州监酒务(官职名),当时陈允已经老了,头发光秃,牙齿掉落。

有一天,有个人来拜见他,那个人叫孙希龄,衣服褴褛,他赠给陈允一些药,让他用力擦拭牙齿。陈允并不怎么相信他。但在空闲的时候,陈允还是拿出药,擦拭口中上排的牙齿,擦了几次后,感觉很不错。当他回到家的时候,家人看到他,都笑着说;“你为什么用墨染了胡须呢?”

陈允十分惊讶,拿镜子来照,上面的胡须像漆一样的黑。他急忙摘掉头上的头巾,发现:自己原来的秃头上,已经长出了数寸长的头发;脱落的牙齿,也隐隐约约地生长出来了。

我看到陈允时,他已经是七十多岁了,上面的胡须和头发都还很黑,而下面的胡须却是雪白的。

这难道不是神灵异事吗?

另外,我还见到一件神奇的事:

正侍郎萧渤,被罢免掉白波辇运的官职后,回到京城。有个受过黥刑姓石的兵卒,过去受过他的恩惠,现在来到他家,告诉他:“自己能用手把瓦石沙土等物,全都揉搓成银子。”萧渤对他十分优待,询问那个人的方法,那个姓石的回答说:“这是我用真气化成。短时间内,是不能传授成功的。如果服食了我的丹药,呵口气,就能变成银子。”

于是,他给了萧渤数粒丹药。萧渤服用后,拿取瓦石来,往上面吹一口气,那瓦石真的变成了银子。

萧渤是丞相王安石的亲家,当时王安石主持朝政,我是宰士,我曾经亲眼目睹了这件事。

京城中的士人,听到这一消息后,都纷纷赶来,求见这位姓石的人,求见的人好像赶集一样的多。姓石的士卒,很厌烦这种局面,就忽然走掉了。他像一股风那样,去得无影无踪,人们再也见不到他了。

姓石的士卒离去之后,萧渤的法术就不再灵验了。但他还是得到了他自己吹制而成的几块银子。那也算是姓石的士卒,给他的回谢。

那位姓石的士卒,是齐地人。当时曾巩在齐地做官,听说这件事后,也曾派人到他家拜访,他家的人也都不知道姓石的士卒,哪里去了。

正是:
大千世界有神灵,
能否遇见靠缘分。
悟在先来见在后,
你没亲见别不信。
有人毕生未见雪,
难到宇宙无雪冰?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