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被忽悠:中国实际通胀率高达16%

【新唐人2011年11月3日讯】俗话说:股市是实体经济的晴雨表。过去两年,中国股市跌跌不休,其跌幅超过欧债危机的中心,“欧猪五国”中的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与希腊股市一道领跌全球。

这个周未,渔夫把《华尔街日报》和伦敦《金融时报》中文网站上近期关于中国经济的文章流览一遍。

“忘掉希腊,忘掉意大利,忘掉占领华尔街运动吧,眼下真正的坏消息是什么?中国”。2011年10月27日,华尔街日报文章:《当心走火入魔的中国经济》。这样的危言耸听的评论比比皆是。

但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汇集在这两个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中文财经网站上的中外专家们,除御用“砖家”外,无论是国内外顶尖的经济学家,评级机构或投资银行的分析师,还是基金经理们,对中国的实际通货膨胀率和GDP增长率都有或多或少的疑问,但没有一人动手算一算。要计算中国的实践通胀率,小学算术水平足矣!

一、官方资料的通货膨胀率

中国有官方通货膨胀率吗?当然有,只是不告诉你,拿个“选定物价指数”的CPI忽悠你。

CPI一般都比实际通货膨胀率低,在中国,由于人为选定的品种和权重不合理,人为做数等因素,CPI很不靠谱。国内生产总值(GDP)缩减指数才是准确的通货膨胀率,官方不公布,“砖”家们装聋作哑,因此你不知道。稍有一点经济学常识的人,可以自已算。怎么算?

经济学常识:“本期(名义)GDP总量=上期GDP总量(1+GDP增长率+通胀率)”。这条公式,查一下国家统计局定期公布的GDP总量、GDP增长率,都是公开的资料,加上小学算术水准就能算出来。更简单的公式则是:通货膨胀率=GDP总量(名义)增长率-GDP增长率。

国家统计局公布:2010年前三季度GDP总量268660亿元,2011年前三季度GDP总量320692亿元,(名义)GDP总量增加19.4%,GDP增长率9.4%。据此算出2011年上半年官方资料的通货膨胀率为10%。

很多网友感叹,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通胀率与自已的感受相差很远,自己的收入追不上GDP增长率。

2011年前三季度中国GDP总量增长19%,国家财政收入增加29.5%,在蛋糕的大头被“国家财政”切走后,必然地只有小数人的收入能追上GDP增长率。如果你的收入增加不到10%,你连通胀率都追不上,你的实际收入就是下降了;你的收入要增加19%以上,恭喜你,你就是收入追上GDP的少数人之一。

这是前三季合计资料,单独抽出第三季,才是当下的实际:

国家统计局公布:2010年第三季度GDP总量95280亿元,2011年第三季度GDP总量116233亿元,(名义)GDP总量增加22%,GDP增长率9.1%,据此算出2011年第三季度官方资料的通货膨胀率为13%。

二、GDP增长率的疑惑

13%,这就是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算出的当下的实际通货膨胀率。

这个资料是否准确,请慢,继续看分析。

在中国,有的小股民炒股时,断判宏观经济趋势,相信官方公布的GDP增长率,杯具,只能当待宰的山羊。

中国官方公布的GDP增长率连续四年在8%至10%以上,全球第一;中国股市四年跌了60%,全球第一。历史上有那一个国家出现过GDP增长率与股市走势如此背离吗?

大鳄们炒股时,断判宏观经济趋势,依据“汇丰银行”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每月发布的采购经理指数,PMI指数。2011年10月24日,汇丰银行公布中国10月制造业PMI指数51.1,为5个月来最高。当日,受此消息刺激,上证指数转跌为升,大涨2.3%,并连升5日。

想一想,过去5个月,制造业PMI指数一直低于51.1%,预示制造业将一直处在衰退的边缘,股市能升吗?GDP增长率高达9%以上的高速扩张可信吗?

如果GDP增长率被注水,根据“本期GDP总量=上期GDP总量(1+GDP增长率+通率)”这条宏观经济学的入门公式,实际通货膨胀率就被人为压缩。

从“汇丰银行”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每月发布的PMI指数观察。2011年制造业PMI指数在49.5%-52%区间,说明中国制造业一直在衰退与轻微增长的区间;服务业PMI指数好于制造业的PMI指数,基本上在55%至60%的区间运行。由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靠是制造业和投资拉动,投资的拉动在制造业上的反映突出。据此两项领先指标断判,中国2011年的GDP增长率最高局限就在6%以下,注水程度超过3%。

以财政部公布,2011年前三季度累计,全国财政收入增长29.5%的情况来看,2011年第三季度名义GDP总量增长22%是可靠的。

第三季度名义GDP总量增长的22%。如果实际GDP增长率(即按不变价格计的GDP增长率)最多6%的话,实际通货膨胀率就高达16%。

高达13%(官方资料)至16%的通贷膨胀率,是中国股市领跌全球的主要原因。

──转自《和讯》博客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视频新闻:【独立评论】失去控制的中国通货膨胀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