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真菌桑黄 正式列新品种

【新唐人2011年11月23日讯】(中央社记者陈静萍台中23日电)在中国流传千年以上的药用真菌“桑黄”,一直被民众称为“桑仔菇”,长久被视为菇菌类抗癌第1名的知名药用真菌,却从未被发表过,跨国研究团队今天正式发表并刊登国际期刊。

自然科学博物馆植物学组研究员吴声华与大陆、日本、爱莎尼亚等国学者历经6年合作研究,透过解构菌类DNA发现,长久以来被视为知名药用真菌的“桑黄”,在学术上却从未发表过。

吴声华指出,桑黄是中国流传逾千年的药用菌类,但常遭到鱼目混珠,最容易遭到误认桑黄的有“裂蹄木层孔菌”、“暴麻子”、“杨黄”、“忍冬纤孔菌”等,但都不是真品,而市售的桑黄子也以赝品居多。

吴声华表示,要分辨真正的桑黄并不容易,目前世界上桑黄分布最多的地方在大陆、日本、韩国以及台湾,野外仅生长在桑属(Morus)树干,目前为稀有及濒危状态。

科博馆指出,桑黄在中国的药用记载,可溯及1380年前、唐代初期的名医甄权所着“药性论”,而1968年日本学者发表桑黄的抗癌功效,发现桑黄的肿瘤抑制率高达96.7%,是菇蕈种类中最高的。

日本这项发现也在日、韩引起了桑黄研究及开发的热潮,让桑黄在日本及韩国的地位,犹如冬虫夏草或是台湾的牛樟芝。

为解开桑黄的“身世之谜”,跨国研究团队藉由分析形态特征以及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 region)核酸序列,辨识出真正桑黄种类是未曾发表过的新种。

这项发现让研究团队相当振奋,也已被中央研究院发行的国际学术期刊“植物学研究”(Botanical Studies)接受发表,将于近期刊登。

中研院院士暨中国医药大学生命科学院长周昌弘表示,一般坊间用药中的桑黄有许多是仿冒的,严格的鉴定比对,流传久远的药用真菌终于“验名正身”,在医学上极具贡献。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