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最后一年 美智库:无为只能怪他自己

【新唐人2012年1月5日讯】(新唐人记者白梅综合报导)明年是中共总书记胡锦涛任职的最后一年,外界是如何对他进行定调评价呢?最近,美国《军事科技网》智库詹姆斯顿基金会发表了文章《胡锦涛领导的最后一年:要怪只能怪他自己?》,对胡锦涛在任期内的执政能力的表现进行了回顾。不过,文章得出的结论是,人们都不大买他的帐。

1月4日,《译者》翻译发表了詹姆斯敦基金会这篇署名评论文章。文章指,随着胡锦涛进入执政期的最后一年,中国的精英们开始回顾他的整个执政期,和许多观察家一样,他们都对胡锦涛深感失望。

文章表示,社会舆论轻视胡锦涛执的政能力,胡锦涛总是因为“无为”而受到谴责。文章指“无为”这个词不管是在中国博客还是日常交谈中出现的频率都很高。一些著名的公众人物甚至将胡锦涛领导的两个五年时期公开称为“十年迷失”,显示出了人们不大买胡锦涛的账。

不过,国外的观察家可能会对中国人“十年迷失”这一批评感到困惑,因为中国在过去十年中一直都极力以“崛起”的经济巨人的形象示诸于世,该如何理解其中的巨大差异?胡锦涛该为中国出现的问题买单吗?

文章认为,这些讨论可能触及到中国的深层政治变革,在胡锦涛统治期间出现的或一直未能解决的诸多问题背后,或许有着深刻的体制原因或恶性循环,这是胡锦涛个人无能为力的。文章还认为,分析胡锦涛的成败可以明确中共目前面临最大的挑战,以及胡锦涛的继承人将面临的新局面。

胡锦涛最初的乐观主义

文章回顾了胡锦涛带着乐观心态走到权力顶端的初期阶段,当时中国民众和海外华人观察家们都对这位充满雄心壮志的平民领导人寄予了厚望。

胡锦涛首次政治局常委会议的主题是“宪法的不可侵犯性”,首次发布了关于中国社会动荡的数据,赞同知情权,这是中共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此外,还包括一些取消农民的农业税,对民工采取更宽松的政策,建设适用房等。

文章指,很快,民众的热情便转变为了深深的失望,胡锦涛的和谐,和谐,再和谐被视为千虑之失。

文章评论称,胡锦涛宣扬的和谐社会与他对和谐社会的粉饰漏洞百出,并且很讽刺。

近年来中国在国内公共安全保障方面的支出飙升,甚至超过了2010年的国防支出,总共是840亿美元(《金融时报》,3月6日)。这个数字中包含着国内警力支出和处理抗议支出,并暴露了许多越来越尖锐的社会问题,包括收入差距的增大。中国的基尼系数,到2010年已经涨到了0.47,远远超过了0.4——有学者表示到达0.4就预示著有社会不稳定的危险。

另外,贫富悬殊的因素主要是国家垄断的主要行业,比如铁路,石油,公用事业,银行业和通讯。《每日电讯报》引述中国的官方媒体近来报导说,中国铁路部门一位局长级人物在瑞士和美国银行拥有高达28亿美元的资产。

公共知识分子和中产阶级幻想破灭

文章指,所谓的“新左派”知识分子对胡锦涛在官员严重腐败的重大问题上“无为”表示谴责,自由派知识分子对胡锦涛的政治改革空头支票以及越来越严厉的媒体和网络控制倍感失望。文章推测,胡锦涛还下令——或者至少默许——迫害政治持异见者、骚扰人权律师、对非政府机构进行重重限制。

文章强调,在思考这些批评的时候,不妨别太早对胡锦涛的贡献或其不足之处下定论。同时,在胡锦涛统治期间出现的或一直未能解决的诸多问题背后或许有着深刻的体制原因或恶性循环,这是胡锦涛个人无能为力的。

文章称,某种意义上,胡锦涛完全可以把阻挠他抑制房地产泡沫的宏观经济政策的罪过归咎于中共精英集团。

作者还观察到,现在胡锦涛可能对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非常恼火,薄熙来是中共精英团体中的重要人物,还是太子党成员。薄熙来最近利用胡锦涛平民政策计划暗中搞破坏,对胡的统治非常不利。

文章认为,中共历史上,政治上常用的权宜之计就是为政策问题和政治难题找替罪羊。中共领导人中没有人愿意将在其任期内出现的政府失职和社会经济问题全怪到自己头上。

评论文章最后说,中共集团中已无“强人”,胡锦涛仅是九位政治局常委的“首席”,在中共政治的两大联盟中,成为胡温为首的“平民集团”的一员,而中共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和中共政协主席贾庆林是中共“精英集团”的魁首。中共十八大新的布局中,习近平和李克强各代表了一股势力。

中共官媒给胡锦涛定调

与此同时,中共党报《人民日报》1月4日发表文章,为将于十八大卸任的胡锦涛2011年的政绩定调。

由中共喉舌新华社的5名记者集体撰写了题为《总揽全局科学发展——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2011年治国理政纪实》的文章,大陆的门户网站同时在头条位置发表。文章称胡锦涛等一干中共党魁,在过去的一年里,“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文章对胡锦涛领导的中共集团2011年政绩的赞誉长达1万5千字,文章的最后总结称,以胡锦涛“领航作出的一系列战略谋划,在中华大地留下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