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1月30日讯】这个龙年的大年初一,湖南省体育局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中国男子举重队教练梁小冬因突发心源性猝死,平静地躺倒在运动员宿舍公寓当中。“愿梁教练走好,我想我会用成绩来回报他的恩情。”自从梁小冬教练辞世,一直受其教诲的女队队员王明娟至今不愿多说什么,“我可能还没有接受这个事实,太突然了。”(据2012年1月29日《中国青年报》)
作为一个个体的生命,梁小冬教练的离去确实很突然,但是伦敦奥运会即将召开,作为金牌“梦之队”的领军人物之一,梁小冬教练的猝死则有其必然性。按照医学界专家的说法,“心源性猝死”大多是由于“过度劳累”所致。据四川华西法医学鉴定中心对178例“心源性猝死”尸体解剖的结果表明,其中的诱因以精神紧张、过度劳累、轻微外伤最为多见。换句话说,致梁小冬教练于死命的病因,就是长期“唯金牌论”重压之下的“过度劳累”,他也是“金牌至上”的牺牲品。
然而,体育运动最核心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增强全民健身意识,自觉地把体育作为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从而健身强体,分享运动的快乐。《奥林匹克宪章》里明确写道“奥运精神是增进理解、友谊、团结、共同发展”,奥运会重在参与,“更快更高更强”只是一句口号而已,金牌是形式和附属,而非终极目标。
也就说,金牌并不是衡量某项运动水平质量的唯一标准。对于一个国家或民族来说,一枚金牌如果能像其耀眼金色光芒的辐射那样,唤醒、凝聚和带动更多人参与这项运动,实现运动人口的提升,促进全民强健体魄,这才是其真正的价值与意义所在。与此同时,体育本身就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应该成为学生的必修课,成为学校教学不可或缺少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时刻牢记:顾拜旦复兴奥运会的根追求旨是,通过体育竞赛来改革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均衡和协调发展。
领悟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质,我们便会赫然发现,如今的中国竞技体育已陷入一种误区,与奥林匹克精神渐行渐远了。不可否认,多年来,我国竞技体育依靠举国体制,培养了大批竞技体育人才,在国际赛场上取得辉煌成绩,极大激发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金牌确实带来了骄傲和尊严,但也会成为昂贵的遮羞布:为了金牌,我们的资源过度集中于偏门、冷门等见效快、夺金易的项目。鲜为人知的运动项目,往往成为体育部门关注的热门;为了金牌,一些运动员的年龄成了“橡皮筋”,想改就改,幻想以大打小,脱颖而出,仍难逃欲所不达的结局;为了金牌,张冠李戴,弄虚作假之风日益泛滥,大运会上玩耍都不是大学生,农运会上找不到真正的农民,聘请专业运动员参加业余运动会已成公开的秘密;为了金牌,一些单位和个人甚至铤而走险服用禁药、收买裁判、贿赂运动员,使尽“黑招”、“损招”,绿茵场上阴霾密布;“金牌指挥棒”令运动员竞技水平与道德修养失衡。中国短道速滑队连续发生的“丽江事件”、“青岛冲突事件”以及第12届全国冬运会期间热议的“濛洋话题”,正是中国竞技体育只培育金牌不培育人的冰山一角……“唯金牌论”真的是害死人。
体育教育更是令心寒不已。去年10月24日,在中俄小学生足球友谊赛中,身材比对手高出一大截的北京地坛小学足球队以15惨败给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少年迪纳摩足球队。随后,以北京小学生冠军队身份出战的北京南湖东园小学队又以3:7再次惨败这支俄罗斯少年队。这一消息在网上引发轩然大波,让很多人对中小学生的体质问题深感担忧。2010年初公布的一组国民体质报告显示,较之2000年,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能素质,包括柔韧性、爆发力、肌力、耐力、肺活量均呈整体下降趋势,其中速度、力量、耐力已经连续多年下降,其中肥胖率增长近50%,而青少年近视率从20%增长到31%。
中小学生体质下降正是源于体育教育的缺失。繁重的学业负担和升学压力,使学生根本无暇参加体育锻炼;为保证校园绝对安全,跳箱、爬杆、鞍马、单杠等器械类项目因为存在危险,已逐渐淡出中小学的体育课;许多青少年学生懒于健身运动,“宁可爬在网络上,也不动在操场上”。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曾严肃指出:失去教育的体育将走向歧途。那么,丢失了体育的教育,又何尝不是“跑偏”呢?
中国的体育运动究竟向何处去?
文章来源:《华声在线》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