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2月28日讯】湿地心发现专题报导(15)(中央社记者魏纭铃台北28日电)长期在台南投入湿地复育工作的昆山科大环工系副教授翁义聪说,“生态价值难以价格评估,无法评估的事情更难以量化”,复育人工湿地在都市化进程中,难免有成效认定上的矛盾,但他欣慰的是,台湾至少已走在“正在做”的路上。
有“地球之肾”称誉的湿地,是许多珍稀水禽的栖地,除具有滞洪防洪、气候调节和涵蓄水源等功能,还具有强大的净化功能,因此湿地能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3大生态系统。但当全球迈向文明进步时,天然湿地无法避免的成为工业经济发展下的牺牲品而履遭破坏,因此复育仅存湿地及建造人工湿地,成为保护地球环境,让大地重回生机的重要工程。
昆山科技大学环境工程系副教授兼台湾湿地保护联盟理事长翁义聪说明,人工湿地大致可分成两种,一种是行政院环境保护署推动现地污水处理工法,透过人工湿地达到净化水质,使河川滩地形成自然的生态系统;另种以“保育”为主,在未受污染场域(如农耕地等),以保护生态为目的的复育计划。
人类有史以来的大河文明中,从兴盛到没落,都与河川丰荣枯竭息息相关,但在台湾都市发展进程中,限于地狭人稠条件,被迫切断人类与河川的连结,河川成为现代人生活污水、事业废水排放沟渠,时至今日,“我家门前有小河”俨然成为老一辈锁在回忆的儿时美好,“真实的河川”彻底远离现代人的生活。
据环保署水质保护处统计,台湾65.99%的水污染来自生活污水,改善生活污水污染最快的方式,须仰赖完整的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统建设,但目前台湾污水下水道系统普及率偏低,仅28.95%,仍无法确实改善。
环保署水保处长许永兴表示,环保署从92年开始,专款经费补助地方政府建造人工湿地,协助地方政府在闲置的污水排放河寻觅川高滩地或适当地点,建置“人工湿地”,作为污水下水道系统建设完成前的因应措施。
许永兴表示,“污水与自然环境中的氧气、土壤、微生物、植物交互作用,能有效降低生活污水排入河川的污染量,改善景观及生态栖地,提升当地生物多样性,进一步可供为生态教室与环境教育场所”。
具丰富生物多样性的湿地,是重要生物基因库,也是孕育新物种的演化平台,但因生态价值难以量化,所以湿地往往在保存和开发与否的问题中,陷入两难。
台南县鸟“水雉”偏好浮叶性水生植物湿地,近年因环境变迁,栖息湿地屡遭破坏。20多年前,台湾高铁工程局开发台南路线281k至283k路段,切穿台南官田乡德元埤和葫芦埤的水雉、彩鹬野生动物繁殖区,经农委会、高铁局及台湾湿地保护联盟等相关团体长期合作,在台南县官田乡租用台糖公司15公顷蔗田,进行“水雉复育栖地营造工作”,创下台湾“易地复育”首例。
20多年后的今天,当初依高铁开发环评承诺而施作的“官田人工湿地”,已被列为国家级重要湿地,成为“台南市水雉生态教育园区”,目前该区记录到的生态物种繁多,水雉族群稳定,复育栖地营造工作已有具体成效。
成功推动台南官田湿地复育水雉的翁义聪说,湿地复育其实没有通则,只能因地制宜,“每个湿地的价值,都可以是一名研究生的研究论文”。若硬要将湿地保育绩效指标量化,难免会陷入复育目的逻辑的矛盾。
翁义聪举例,当干净的水资源流入家家户户使用时,确实可以量化计价,但水资源自然流淌在自然生态中、在大海中、在森林中,它赋与丰富生态系统的价值,就无法被量化,“当湿地面临开发的难以回复性,其扼杀的不仅限于破坏湿地本身,还包含未能短时间观察到的生态系破坏、空气污染、海洋污染,这些价值难以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