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诚案 骆家辉外交生涯考验

【新唐人2012年5月2日讯】(中央社华盛顿1日路透电)美国第1位华裔驻中国大使骆家辉朴实无华的风格在北京毁誉参半。现在,关于大陆异议人士、失明律师陈光诚未来命运的谈判,或许将成为骆家辉外交官生涯中最大的考验。

骆家辉(Gary Locke)任务艰钜,既要顾及美国对人权的支持,又要顾到美国与北京当局在经济和全球安全议题上合作的渴望。取得平衡已然不易,陈光诚案更赤裸裸地描绘出这两个目标之间的矛盾冲突。

62岁的骆家辉去年11月接受路透社访问时表示,他曾对山东省省长姜大明提到,陈光诚的软禁问题“深受美国人民关切”。

骆家辉说,他告诉姜大明,陈光诚“已经服刑期满,禁令应该解除”,“不让任何人见他,只会招惹更多争议”。

陈光诚戏剧性脱逃,已为美中本周的高层外交政策与经济会谈蒙上阴影,也让世界前两大经济体的关系更形复杂。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以及财政部长盖特纳将代表美方出席在北京的双边对话。

虽然骆家辉过去没有担任过大使,但曾在美国商务部长任内多次与中方交涉。骆家辉说过,在与北京当局的讨价还价时,他不认为自己的“华人脸孔”会带来任何差别。

他说:“我以我的中国血统,以及中国数千年来的贡献为傲,但我是百分之百的美国人。”

由于美国助理国务卿坎贝尔(Kurt Campbell)已到北京,希拉里2日上午也会抵达,未来几天内,骆家辉在陈光诚案中的角色可能有限。不过事情或许不会在4日对话落幕之前解决,届时骆家辉也许会被赋予更重要的角色。

比如说,1989年天安门事件期间担任美国驻北京大使的李洁明(James Lilley),曾在美国大使馆庇护大陆异议人士方励之长达1年多,直到两国透过谈判安排方励之流亡美国。

美国“布鲁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学者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表示:“很难想像骆家辉不会大幅度地参与,或者不深受结果所影响。”

1位要求匿名的美国官员则表示,骆家辉作为外交官,“深涉美国与中国政府之间的所有议题,包括人权。”

这位官员说:“就像总统奥巴马和国务卿希拉里一样,他也经常向中国高层官员提起特定的人权案件。他还常常直接和中国维权人士会面。”(译者:中央社杨盈)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