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8月1日讯】(中央社记者许秩维台北1日电)路上穿梭的小黄,在台湾称计程车,在大陆却称出租车。不少外籍学生说,台湾和大陆用语不同,也增加学华语的难度。
教育部今天下午举行华语文能力测验记者会,现场也邀请来台学华语的外籍学生分享心得和趣事。
来自越南的阮氏翠(Nguyen thi thuy Hang)从小就对中文很有兴趣,更是电视剧“还珠格格”的戏迷,因此就读大学时选择中文系。为提升华语能力,大学毕业后选择来台研习。
她说,刚到台湾时,常听不懂大家说的话,有一次房东介绍租屋处的设施,还说明“垃圾”分类,但因以前大陆老师都把“垃圾”念成“拉基”,因此房东讲了半天,她还是一头雾水。后来虽然渐入佳境,但台湾人说话速度太快,还是令她很困扰。
波兰学生莫晓倩(Karolina Skwara)说,当地人很多都会德文等欧语,因此大学时选择较少人会的华语,希望为求职增加独特性;刚开始大家觉得很有趣,但华语难度高,念完一年后,班上同学已经少一半。
莫晓倩说,刚开始学华语,连字都不会写,而字的笔划又多,常常写了就忘,而华语的声调发音也很难掌握。由于在波兰学的都是简体字,为提升自己的能力,莫晓倩选择到台湾学习正体字,但两岸用语的差异常让她不习惯。
她说,每次讲“出租车”,台湾人都会觉得很奇怪,到现在她还是习惯称马铃薯为“土豆”。
虽然两人因为两岸用语不习惯发生不少趣事,但她们还是肯定台湾华语教学的环境,也认为多了华语能力的优势,对回国求职绝对有加分。
本文网址: https://cn.ntdtv.com/gb/2012/08/01/a740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