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10月20日讯】 (美国之音电) 华盛顿 — 导读:1972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以后不久,美国之音中文部推出了英语口语教学节目《英语900句》,何丽达担任主持。她的这个节目成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对英语听说训练的渴求。
1972年初尼克松访华以后,中国人学英语的热情开始升温,可那个时候找到合适的教材比较困难,专门训练英语听说的材料更是罕见。已经生活在美国多年的华人这样回忆当初学英语的情景,
“我就半夜里偷偷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偷听美国之音的新闻节目,并学习《英语900句》。”—解滨
《英语900句》是美国麦克米兰公司出版的一本英语日常口语的入门教材,它在中国受欢迎的时间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以后。1973年前后,美国之音中文部开始播出这个英语教学节目,这位老人就是主持人。
何丽达:我看了那套教材觉得很好很喜欢,它一共那一本上头有60课,每一课教15个句子。我就把它从好几个声音变成了两个声音,一男一女。
另一位华人这样回忆,
“每天晚上八点半,我就准时打开收音机,欢快跳跃的开始曲之后,就是异乡情调的报幕词:“这里是何丽达主持播讲的 《英语900句》。”—侯勇
何丽达:我还记得,就是说,现在请各位收听这里是美国之音何丽达主持播讲《英语900句》。我们就特别请了英语部的广播员,英语部习惯用慢速度的广播员为我们做英文这一部分。
何丽达今年已经89岁,她住在华盛顿郊外马里兰州的一栋老年公寓里。
何丽达:福、禄、寿、喜。这个是我们的饭厅。我们家的书多得不得了,我们捐了不晓得多少书。
书架上甚至还有电脑方面的大部头。再看一段网友的回忆,
“我对美国之音所有的播音员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名叫何丽达的播音员。 她的发音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员还标准。”—解滨
何丽达:我弟弟从北京给我带来的,从前我们在北京就有这个。这是我们这儿的古董,照我看大概100年都有了。
何丽达1923年出生在北京,青少年时期随父母去青岛,1946年来美国。她到纽约的福特汉姆大学念完社会学硕士以后,1953年进入美国之音工作。
何丽达:我本来是姓茅,不是毛泽东主席的毛,是茅草的茅。我的中文本名叫茅漪,涟漪的漪。我进了天主教,就改名Rita。
她从丈夫杰克的姓氏中取出了“何”字,所以叫何丽达。两人已经结婚59年。
杰克:这是一桩非常好的婚姻。
杰克当然知道这套材料为改革开放前期的中国人学英语提供的巨大帮助。
杰克:我知道何丽达和她的名声,我知道她的教学节目,也听过一些,可惜我在遇到她以前已经学会了英语。
美国之音记者方正在首都华盛顿的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