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誓言要“趟深水” 向利益集团开刀?

【新唐人2013年3月18日讯】(新唐人记者刘嵩综合报导)3月17日中共两会闭幕,大陆新一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按惯例举行了记者招待会,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尽管百姓关心的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和敏感问题鲜有提及,但李克强在回答有关改革的相关问题时,承认“改革要触动固有利益格局,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但“再深的水也要趟,别无选择”。虽然李克强具体会有什么动作尚待观察,但其执政的艰难已溢于言表。

《中央社》报导,对于李克强在上任后首场记者会的表现,不少媒体的共同感觉是“手势多,宣示多”。他既擅长用手势加强语气,也擅长把宣示口号化,颇谙宣传要诀。

细数总理誓言 信心满 兑现难

李克强承认改革艰难,因为触动了固有的利益格局。他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改革要触动固有利益格局,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改革进入深水区,再深的水也要趟,别无选择。”

过去几届总理也都曾在记者会上信誓旦旦地表达了惩治贪腐和政府改革的决心,但结局总是不尽人意。如自命一直秉承“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温家宝,在卸任前不无感概道,“我虽然尽力了,但总觉得有些工作做的还不够好,心里感到愧疚,时时自责,希望得到大家的谅解和宽恕。”

再前一任总理朱镕基,在1993年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曾誓言:“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还曾言,“我这里准备了100口棺材,99口留给贪官,一口留给我自己。”但自督办远华案碰壁后鲜有动作。

本次记者会上李克强还强调,“要让权力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中运行,使人民能够更为充分和有效地进行监督,这也是把权力涂上防腐剂,只能为公,不能私用。”此言论与习近平“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遥相呼应。在谈到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时李克强言之凿凿,“我们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言出必行……”

利益集团 水很深

李克强要“趟深水”,难免触动现有利益格局。而中共官僚在一党独裁体制下疯狂敛财,形成了众多利益集团且盘根错节。

去年底,权威经济资讯平台《彭博社》追查中共“太子党”103人的背景、财务与亲戚关系,并指出至少有26名“红二代”掌控中国大型国有企业。国务院已故副总理王震儿子王军、中共已故领导人邓小平女婿贺平、已故元老陈云的儿子陈元,仅此3人,在2011年就掌握达1.6兆美元资产,可谓富可倾国。

江泽民的儿子江绵恒有着“中国第一贪”之称,近年来轰动国际的中国多起重大贪污案,如“周正毅案”、“刘金宝案”、“黄菊前秘书王维工案”等都涉及到天文数字的贪污受贿、侵吞公款,都与江绵恒有关;1.2万亿的“上海招沽案”也直指江绵恒;《中国事务》透露称:“江泽民在瑞士银行存有3亿5千万美元的秘密账户;在印尼的峇厘岛买的一栋豪宅,1990年代的价值就值1千万美元,由前外长唐家璿替他办理。”

对尚待审判的薄熙来,日本媒体《朝日新闻》曾报导,中共当局调查结果确认,薄熙来夫妻向海外转移的非法收入从80亿人民币增长为60亿美元(约合380亿人民币),引起各界极大震动。

此外还有掌控电力系统的李鹏家族,盘踞中石化、中石油的周永康、曾庆红都涉嫌巨额贪腐。有消息称,周永康的儿子周斌不仅在国外有一堆的银行账户,还在北京拥有18处房地产,其中一处价值高达两千五百万欧元。他还在薄熙来的帮助下积累了200亿元人民币(31亿美元)的财富。

面对如此众多的利益集团,李克强可否敢进深水区?进得了又如何趟得过去?习李新政面临巨大考验。

著名学者郑酋午曾指出,“人类社会治理的实践和学说发展至今,主要证明了四种制衡权力的有效方式——多党制下的反对党制衡、自由竞选制度下的选民制衡、三权分立下的相互制衡以及言论自由下的舆论监督。这四种制衡是反对腐败和反对官僚主义的最有效形式,数千年来在世界范围之内目前还没有找到比这更好的形式。脱离这四种形式的反腐和反官僚主义其结果都是不理想的,甚至会越反越厉害。”

习李新政可否打破此结论,还是再一次验证此结论,让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