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奇:北京定向宽松政策不易发挥作用

中国八月的疲弱数据显示经济持续放缓,举例而言,工业产出同比仅增长6.9%,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增幅。外界普遍认为,中国经济正在迅速丧失动力,也因此不少金融人士期待北京会实施大规模信贷宽松政策,以避免经济进一步下滑。

在这种市场的期待气氛中,九月中传出了北京采取行动的消息,根据中国的交易员与分析师透露,中国央行向五大国有银行注入了5000亿人民币,也就是实施只针对特定金融机构与信贷领域的定向宽松政策,而非全面性降息或降准的总量宽松。

针对北京这一波的定向宽松作为,外界的评论普遍并不太看好。这些评论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这种规模有限的定向宽松力道不足,无法产生大规模总量宽松政策的效果,对于提振经济效果不大。不过这其实是源自于北京面对“要保住增长?或要经济再平衡?”的两难处境:一方面是经济急速降温,已经严重影响许多中小企业的经营情形;但另一方面如果大规模开闸放水,资金可已能又被投资软约束、实质低效益的投资管道与机构所吸收,会进一步恶化经济失衡。也因此只有采取似乎可以比较避免负面效果的定向宽松方法。

第二种观点认为,虽然定向宽松政策的合理性在于试图避免对于经济再平衡产生负面影响,但这个做法本身就是对于经济结构改革开倒车。因为比起一体适用的降息或降准,只有国有银行能取得央行资金的定向宽松,形同是金融领域的“国进民退”,也与希望中国的货币政策能更加以市场为基础,操作手法更为间接的货币政策改革方向背道而驰。而央行专门为国有银行开印钞机,不只强化金融垄断,更是对于央行做为“最后借款人”地位的滥用。

第三种观点则直指问题的核心,也就是定向宽松政策根本药不对症,可能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效果都极为有限。简单的说,目前抑制住中国经济增速的并非信贷短缺,而是企业对于市场前景不看好,压抑了对于贷款的实际需求。因此即使央行勉强提振,信贷扩张速度仍会持续下降。华尔街日报就以“中国央行定向宽松政策遭遇企业冷脸”的报导标题来描述这种情形。而有鉴于中小企业、实体经济对于扩大信贷并不热衷,加上国有银行不乐意贷款给中小企业的一贯心态,央行注入的资金最后会不会还是通过各种巧门被搬运到高风险的投机泡沫里面去,那就是另一个隐忧了。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