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花筒:万圣节的误解 从驱鬼到放纵

【新唐人2015年10月30日讯】这个周六就是万圣节,许多家庭纷纷准备糖果,要拿给那些“不给糖就捣蛋(Trick-or-treat)”的孩子们,而另一些人则追求怪异、吓人的打扮,去参加化妆舞会或游行。但其实这些寻求刺激的做法已经完全曲解了这个日子的原意。那么这个有2千年历史的节日到底从何而来,又是为何而设呢?一起来了解一下。

万圣节是宗教纪念日和民俗节日结合的产物。这个日子其实应该叫做“万圣夜”,名字是诸圣节前夜的意思。

基督教早期也曾受到罗马教廷的迫害,导致很多教徒殉道。教会后来定于11月1日纪念所有圣徒,名为“诸圣节(All Hallows’ day)”﹔之后一天纪念去世的信徒,名为“诸灵日(All Souls’ Day)”。因此这也是基督徒扫墓的日子。

万圣夜的民俗则源于不列颠凯尔特人。他们认为10月的最后一天是夏天的终结和冬天的开始。这一天各种鬼魂出没,晚上格外危险。为了吓走邪灵,人们都会戴上面具。

杰克灯是万圣夜最广为人知的像征物,传统上的作用是为了吓走妖魔。英国人原本在挖空的芜菁中燃点蜡烛制造杰克灯,美国人则采用南瓜来代替。

据估计,美国人每年为万圣夜支出的金额超过30亿美元。不过这只是个开始。因为万圣夜也被视为节日季的开端。人们从此就要准备感恩节、圣诞节和新年的彩灯及礼品了。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