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5年11月02日讯】目前,中国的经济正面临持续下行的压力。不过,地方债务规模却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北京当局采用了地方债置换的方法,试图帮助地方政府从巨额债务中解套。那么这种债务置换的方法,能否消除日益严重的债务危机呢?下面就一起来听听专家的解读。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长下滑至6.9%,创下了自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最严重时期以来的最低点。
经济下行的压力,正迫使中共当局重拾基础建设这一刺激增长的利器。不过,房地产市场的降温,令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模式难以持续。近年来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增幅,已大大超过地方财政收入增速。
《经济观察报》指出,如今地方财政面临的压力要比去年更加严峻,短期内不仅要面对眼前经济下行带来的压力,还要面对原有压力的释放。
美国著名信用评级公司“穆迪”早前预测,2015年中国将约有2.8万亿元的地方政府债务到期。从2014年情况来看,光债务利息支出就占新增社会融资的一半。地方政府面临庞大的还款压力。
由于地方融资平台处于灰色地带,其中的账务很难查实。地方债务的实际规模有多大,始终是一个谜。
中共审计署曾发布数据称,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负债达人民币17.89万亿元。不过,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尹中卿,在去年8月曾表示,地方债的实际规模很可能超过30万亿元。
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艾肯商学院终身教授谢田:“(地方债务)规模惊悚扩大的原因,实际上从中央到地方,它们一直在用大规模的基建,借钱建设来刺激经济。盖了那么多楼堂馆所,都实际上没有回报,也没有收益,也收不回来。但是建设的过程,维持了虚假的泡沫的经济,也让中共各级官员从中中饱私囊。
据悉,2015年全年,中共财政部下达了总计3.2万亿元的地方政府置换债券的额度,置换包括地方融资平台等在内的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存量债务,以缓解政府债务集中还款的压力。
中共央行为了配合地方债务置换,在今年5月就扩大了抵押品范围,将地方债纳入央行SLF(常备借贷便利)、MLF(中期借贷便利)和PSL(抵押补充贷款)之中。
中国金融智库研究员巩胜利:“这是一个缓兵之策,因为它把你的债务买过来之后你就有钱花了嘛。但是从长远来看,可能使它的债务积累的更大,一旦爆发了可能就更严峻。你这样长期的堆积,堆积到最后哪一天堆积不下了那爆发了又谁来负责?因为中国没有地方政府的破产机制。”
《经济观察报》指出,地方政府置换债券额度分配,是基于2013年审计认定的2015年到期的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量。但不少地方政府在当年审计时少报债务,实际债务余额远高于审计结果,因此置换债券还不能覆盖到期债务。
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艾肯商学院终身教授谢田认为,地方巨额债务的违约风险,可能成为地方政府要挟中央的筹码。
谢田:“从中央政府的角度,它被地方政府威胁和挟持的话,实际上就不得不救援。中央政府也没有其他的办法,它们只能进一步放水,进一步印钞票。就是还是要通过通货膨胀的方式,把地方政府的腐败和盲目扩张这些建设的成本,转嫁到中国老百姓头上。”
谢田还表示,面对如此积重难返的巨额债务,地方政府已经很难最终偿还。
采访/易如 编辑/李明飞 后制/肖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