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7月30日讯】中国央行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今年第二季度,中国家庭的消费意愿以及对就业市场前景的预期,均已降至有相关调查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显示中国民众对国家经济前景的看法更加悲观。另一项调查则显示,中国所有规模企业的贷款意愿指标,也已降至16年来的最低水平。
据彭博社报导,中国人民银行(央行)最近进行的调查显示,今年第二季度(4月至6月),中国消费者在收入、就业和物价方面的预期变得更加悲观,家庭的消费意愿降至COVID-19疫情爆发以来的最低水准。有接近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表示希望增加储蓄,就业指数也跌至历史最低水准。报导认为,这些统计数据凸显了中国经济的脆弱性进一步恶化。
报导分析指出,家庭对收入和就业的悲观情绪持续加深,意味着消费信心并未改善,显示去年年底以来中国零售销售业绩的成长,主要归功于政府的临时性补贴政策。这也表明,在就业市场没有改善的情况下,如何以可持续方式支撑消费面临挑战。
此外,央行的调查数据还显示,认为未来消费品和房价会上涨的受访者比例持续在下降,这种预期对房地产行业相当不利,负责房地产的政府部门恐将面临更多麻烦。
事实上,自2022年以来,中国各大小城市的房价几乎都一直在下跌,居民的资产随之贬值,财富也不断在缩水。
高盛经济学家杨玉婷发布的最新报告中,提到了中国人民银行的这项调查结果并评论说,“最新的数据描绘了一幅悲观的景象。”
彭博的报导指出,近年来,中国央行的相关调查发布时间变得不再规律,今年第一和第二季度的数据是在上周五同时发布的。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对中国银行业进行的另一项调查显示,所有规模企业在第二季度的贷款需求,与第一季度相比都在下降。整体贷款意愿指标则下降超过16个百分点,已降至至少自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此外,中国GDP平减指数(衡量整个经济中价格变动的广义指标)已连续九个季度下降,这是自1993年有季度数据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调查报告表示,短期内几乎看不到改善迹象,价格预期指数在第二季度也再次下滑。
据称,这项调查覆盖全国50个城市的2万名居民储户、约3200家银行和5000多家企业。
(责任编辑:何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