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临灾不赈 酿成大祸

【新唐人2016年11月7日讯】古人认为,水旱灾荒,其根源是来自人的贪婪小气。而吝啬钱财,也是人共有的自私所致,但结果却会招来灾难。为官的,如果能在需要时专心赈济,那就可能会免去未来的天灾。

《功过格》中讲,罗惟国在宁国任职的时候,有一天拜见刘寅时,兴高采烈地说:“今天真是我平生最快乐的日子!”寅问他是什么事,罗回答:“刚才碰上十多个穷亲戚,因为饥荒,从远方来找我,我就把平时所积累起来的薪水全部送给了他们,全家没有一个出来阻拦,所以真是我一生最快活的一天啊!”

与此相反,在《隋书》中又有这么一个故事。隋朝末年,马邑大饥,太守王仁恭,坚闭粮仓,不搞赈济。

任马邑鹰扬府校尉的刘武周与同郡张万岁聚兵万余人。刘武周对灾民说:“现在百姓饥饿,到处都有饿死的尸体,而太守王仁恭坐视不救,难道他还是我们的父母官吗?”

刘武周就敲起牛皮鼓,对众人说:“我们不能甘心等死,官仓的粮食,也都是百姓种的,你们随我去取,哪怕能多活几天。”大家齐声应和,就杀了王仁恭,自称太守,开仓赈济。远近各个地方纷纷响应。

后来刘武周依附突厥,攻占雁门、楼烦、定襄等郡,受封为定扬可汗,自称皇帝,年号天兴。武德二年(619年)勾结突厥,攻占太原、晋州、浍州。次年兵败奔突厥。因想要逃回马邑,事情败露被杀。

《安士全书》中评论道,刘武州的原意,是想号召饥民,好乱中夺权。但酿成祸害的根源,来自王仁恭。从前赵清献去越州为官,正碰上吴越大旱,公在百姓还没有发生饥荒的时候,就提前规划,安抚人民,顺应民意,以后就民情安定,没有出乱子。这是给那些做臣子的警示。

责任编辑:又容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