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闻】820万毕业大军 就业结构性矛盾仍在

【新唐人2018年06月11日讯】过去十多年,中国大陆每年的毕业生人数都在创新高,今年也不例外。据中共媒体报导,今年高校毕业生预计将首次突破800万大关。“择业难”成了毕业生的新烦恼,而对企业来说,就业结构性矛盾则依然存在。

金三银四时节,正是大陆大学生求职高峰。各种招聘会上,看到的都是人头涌涌。

据中共党媒《经济日报》报导,今年高校毕业生预计有820多万人,再创历史新高。从数据看,市场上企业提供的岗位已足够多,但不少大学生依然面临择业烦恼。一些能找到工作的应届毕业生不知道如何选择。

去年从陕西长安大学毕业的张先生表示,现在的大学生,找工作有相对好找和不好找的。自己就算是很好找工作的,但工作情况比较恶劣。

陕西长安大学应届毕业生张先生:“因为中国的劳动者权益保护是非常差劲的。我们现在的工作是全年无休。平时晚上下班再进行加班的话,那都是没有任何薪水的。而且对生活束缚很大,人没有自由。我工作这个企业还是一个央企,所以那些私企这个问题就更加严重。很多工作环境太差,你看我上那么多年学出来,我最后到了一个这样的工作。所以很多人可能能找到工作,但由于工作待遇太差,他不愿意去。”

而从企业角度来说,大学生就业困难,企业招不到工的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报导引述山东潍坊大中专毕业生指导就业中心王主任表示,目前技能型人才紧缺,机械、机电、营销等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财会、行政、文秘、企业管理等则明显供过于求。

张先生:“我认为这它是一个必然的情况。中国高校出来的学生,以我自身来说,专业水平很低,因为中国的大学,校风不是太好。混就能混出来。而且现在对大学生工作呀,政府没有保障,导致很多人毕了业就失业。”

这种结构性矛盾,在去年11月人民日报海外版报导中就有所提及。经济结构转型,劳动者素质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而且就业质量问题突出。

原广州中山大学社会学讲师李业兴认为,其中主要有两个原因。

原广州中山大学社会学讲师李业兴:“一个是中国教育还是政府垄断,虽然也有民间办学,但总的来说还是国家控制的,用计划经济的。这种政府定的计划跟市场不一定匹配,不能反映市场需要。”

李业兴表示,政府计划培养了很多所谓的人才,但这种人才可能过剩,不是市场所需要的。他举例,在科研问题上,欧美日等国家很多是由企业出资聘请人员做科研。科研成果能很快的转换成市场产品,实现科研和市场之间良性循环。但中国的科研人员很多是在高校或研究所由政府养起来的,很多所谓的科研成果,如专利数目、科研论文全球第一等等,其实很多都是学术泡沫,或者为了骗取政府经费。真正对社会有用或转向市场的科研成果很少。

李业兴:“第二点,民主国家各种工作比较平等一点。澳洲、德国,如果你是产业的工人、做水管也好,他的工资跟公务员、跟办公室那些人差别不是很大。人跟人之间因为工作的关系造成的差异不会像中国那么大。中国向来就看不起在底层那些,比如驱除低端人口。”

李业兴说,因为中国人没有政治权利,所以很多权利都得不到保障,甚至很多工人工资都拿不到。在这种社会体制下,整个社会都鼓励大家要做公务员,做办公室的工作。就使得很多需要人去做的工作没人做。

而中国大学生“毕业即失业”这一话题,2003年就已经受到关注。但这一困境持续至今。据中科院2017年的《经济蓝皮书》,2016中国高校毕业就业率约为86%。也就是说,当年仍然有一百多万毕业生无法找到工作,牵扯到上百万个家庭的命运。

采访/陈汉 编辑/王子琦 后制/金叶萱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