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8年10月23日讯】中共“国进民退”趋势,使大陆民营企业生存艰难。在大陆经济形势的严峻背景下,北京近期提出国有企业“竞争中性”原则,引起外界的关注。
大陆经济连亮警讯,经济增速创近10年最低,市场信心低迷,上证指数跌穿2600点。特别是民营企业生存艰难,上半年504万家企业倒闭,46家民营A股因融资难而接受国资入股。各界质疑“国进民退”的声浪高涨。就连美国发起贸易反击战,诉求之一,也是反对中共国企垄断市场和享有补贴,破坏公平竞争。
在此背景下,中共央行行长易纲日前首次提出,考虑以“竞争中性”原则对待国有企业。“竞争中性”概念,由澳大利亚1996年首次提出,指国企不享有特殊待遇,和私营企业公平竞争。
洛杉矶加大安德森经济预测中心经济学家 俞伟雄:这个概念,可能是回应现在中国经济的内外压力的一个产物。但是只是一个口号还是真正会去做,这是值得我们去观察的。
世界经合组织(OECD)认为,“竞争中性”应包括:税收中性、监管中性、债务中性等8项标准。大陆体制内学者聂辉华坦承,“没有一个方面好达到”。
俞伟雄:如果北京政府真正落实“竞争中性”原则的话,那我们可以看到可能蛮多国企会不支倒地。英文俗话叫“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真的要做有效改变的话,提升中国经济的竞争力、有效率的话,那么的确我们会在短期之内看到一些阵痛。可能蛮多国企过去是接受政府补贴而生存下去的,该倒就让它倒,该整顿就整顿。让市场的法则,决定有效的资源应该怎么样分配。
不过港媒观察到,中共内部利益集团,对“竞争中性”的解读,有强烈分歧。例如中共国资委副秘书长彭华岗说,中共国企混改后,已变成独立市场主体,和“竞争中性”方向一致。
俞伟雄:我觉得不是这样看的。在中国的情况,在这个“党国资本主义”的概念之下,即使是政府的持股低于50%,不代表政府影响力比民间股东要小,所以我觉得中国(中共)应该用一个真实的态度来面对怎么样让民营企业做决定,决定资源的分配。
中共高层连番信心喊话后,大陆A股周一反弹上扬,但周二又立刻恢复颓势,一路走低,收盘失守2600点。显示市场不仅要看北京怎么说,更看北京怎么做。
新唐人记者林澜纽约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