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商天下】咬定马斯克?小米也造电动车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1年04月02日讯】3月28日,中共新华社发文聚焦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隐忧,才过两天,小米就发布了“造车”计划,正式加入新能源汽车行业。小米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宣布造车呢?它将面对什么风险和挑战?

早在2013年,小米的创始人雷军,就曾经两次赴美拜访马斯克,并公开表示对特斯拉和电动车抱有极大的好奇心。到了2017年,雷军创办的顺为资本已经开始投资火箭领域和卫星领域,要和马斯克的星链计划展开竞争,如今,雷军似乎又要和马斯克在电动车领域一决高下了,那么,他能否成功呢?

新华社发文 抨击电动车行业乱象

3月28日,党媒新华社发出报导,批评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特别是“虚假宣传”、“虚火过旺”等,已经成为制约行业进一步健康发展的隐忧。

报导还点名批评了恒大汽车是“纸上造车”,说有的企业还没卖一辆车,市值已经达到几千亿。

恒大跨界造车后,市值已经超越上汽集团,仅次于比亚迪、蔚来。根据日前公布的2020年全年业绩报,恒大汽车98.8%的营业收入来自医疗美容及健康管理收入,却只有1.21%的营收来自新能源汽车。

在新华社点名后,恒大29日的股价受压,但是,隔天恒大汽车迅速公布,旗下恒驰汽车将在4月份的上海车展上亮相。

报导中还说,部分地方政府盲目“竞赛”引进新能源汽车项目。但其实,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加速发展,产能过剩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去年12月,中共国家发改委公开表示,2019年汽车产能利用率比2017年下降了将近20个百分点。而在今年3月,江苏省发改委的通知也显示,从2016到2020年,江苏省汽车整车产能利用率由78%下降到33.03%。换言之,近七成的整车产能过剩。

据统计,目前各大车企现有、在建、规划中的新能源乘用车产能累计已超过2,000万辆;而2020年的新能源汽车零售量是110.9万辆。也就是说在销量之上,有将近20倍的产能正在等待被消化。

但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小米为什么还要加入到智能电动车的生产行列呢?

小米宣布入局 加入新造车玩家

3月30日的晚上,小米宣布正式造车,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是100亿美元。小米的CEO雷军将兼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行政总裁。

这之前,从今年2月份开始,其实就不断有各种消息传出说,小米准备造车,并且披露了很多细节,也导致小米股价上涨,但是直到3月26日的时候都被小米否认。如今经由创办人雷军正式公布,小米造车的消息总算是“靴子落地”了。

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已经相当激烈,别人的电动汽车已经干了五、六年了,小米此时才下场竞争会不会太晚了呢?

据媒体报导说,在这次发布会上,雷军还颇为悲壮地说,这将是他的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并说愿意押上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荣誉为小米汽车而战,讲完这话,雷军已经眼含泪花。

可以看出,雷军作出这个决定需要冒很大的风险,也确实下了很大的决心。不过,雷军曾有一句名言,被相当多的创业者们奉为了经典,叫做“站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起来”。这么看来,新能源汽车行业也一定是站在了风口上,不然怎么能吸引到雷老板毅然决然地加入这个行列呢?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这股风,到底有多大?

新能源汽车行业“站在风口上”

根据中国工信部的说法,中国新能源汽车2020年的产销量连续第六年位列世界第一,累计销量已达550万辆。而在中共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新能源汽车被列为“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尤其是在去年11月2日,中共还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计划到2025年,让新能源汽车要达到新车总销量的20%左右;到2035年,让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而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占比只有5.4%。

也就是说,政府的政策和数据都释放了强劲的信号,要在5年的时间里,让新能源车的占比从5.4%提升到20%,这也意味着接下来的5年,将是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快速增长期,甚至在未来的十几年、几十年里,新能源汽车都将成为风口。

3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曾发布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和销量继续刷新历史纪录,在今年2月份时都突破10万辆,同比增长7.2倍和5.8倍。

虽然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不断退坡,并预计将在明年平缓退出。但根据中共财政部2021年节能减排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接近376亿元,相当于2020年的3.34倍。

可以看出,各种利好政策的加持,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刺激作用是非常显着的,相信这也是促使小米,在新能源汽车业布局的最重要的因素。

小米造车有底气 而且早有布局

当然,小米也不是贸然进入这个行业的。据雷军介绍,从今年1月15日起,小米开始调研,内部讨论很久才作出了这个决定。

虽然电动车市场商机无限,但现今却也是十分拥挤,而且动辄就需要上百亿规模的投资,就算是往好的方向说,也要3到5年才可能见到效益。不过,雷军表示,现在的小米公司已经有了积累,截至2020年底有1080亿元的现金余额。他更是豪气地说,现金多,“我们亏得起”。

小米身为热门的消费品牌,而且不断扩大全球能见度,和其他中国对手相比,算是拥有优势。

此外,小米还有1万多人的研发团队,有全球靠前的手机业务、以及智慧生态,这些都是小米造车的重要支撑。

其实,小米和雷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早有布局。在整车方面,雷军掌控的顺为资本,在2015年投资了蔚来汽车,又在2016年和2019年两次投资小鹏汽车。在软件方面,小米除了和比亚迪共同创立联合实验室,还在手机中内置了比亚迪和小鹏汽车车钥匙,同时还支援蔚来汽车的智慧控制等功能。早些时候,小米还和一汽轿车签了智能汽车合作协议。

在研发方面,小米已悄然申请了多项与汽车有关的专利,并积极踏入智能汽车领域。而小米集团目前和汽车有关的专利数已达到834件,涉及车辆定速巡航、车辆操控、车辆导航、停车信息预测等内容。

小米集团在公告中说:“小米希望用高品质的智慧电动汽车,让全球用户享受无所不在的智慧生活。”这句话似乎也在表明,未来,小米的智慧电动汽车一定会和小米的智慧家居构成联动。

小米汽车未来面临的挑战:资金与技术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小米造车就一定能成功了呢?这倒也未必。有几方面的因素需要考虑。

首先,在资金方面,有分析认为,虽然雷军不怕烧钱,但造车绝对需要大手笔。特斯拉从成立到盈利的过程中“烧钱”超过50亿美元,蔚来汽车的CEO李斌也曾经表示,没有200亿不要造车!这个200亿指的是人民币了。

我们知道,去年10月份时,家电大亨戴森,已经宣布放弃斥资36亿美元的电动汽车计划,也就是说,有200亿也不要轻易造车。

在中国,虽然经过几年的发展,新造车势力的业绩逐渐好转,但仍旧亏损。

例如:蔚来汽车,从2017年开始,连续4年累计亏损300多亿元,2019年亏损113亿元,2020年仍然净亏53亿元;理想汽车,2019年净亏24亿元,2020年净亏1.5亿元;小鹏汽车,2019年净亏37亿元,2020年净亏27亿元。

如果照此计算,小米首期投资的100亿元人民币并不算多,甚至一年就能花掉。一旦进入造车领域,至少需要上百亿的资金,小米还要兼顾手机等业务,其自由现金流的压力可想而知。

即使小米资金储备充足,但其推出首款产品可能仍需要几年的时间。届时,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这对于未获得市场前期“红利”且毫无造车相关经验的小米而言,风险较大。

此外,在今年1月,美国国防部将小米等9家中国企业,列入“中共军企黑名单”,要求美国投资者在今年11月11日前出售“黑名单”公司的股份。虽然该禁令在3月13日被美国联邦法官暂停实施,但对小米来说,这也是一个影响极大的不确定因素。

其次,在技术方面,虽然小米一直在为进军汽车领域铺路,但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三电系统等领域还十分欠缺,而这也是未来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

当然,技术不过关,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存在的普遍问题。根据中国市场监管总局的数据,2020年新能源汽车因三电系统缺陷召回占召回总数量的31.3%。另据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收到消费者提供的汽车产品缺陷线索数据,新能源汽车缺陷线索中关于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的问题将近一半。

此外,中国电动车的一些关键零部件也依赖进口,比如中国车用晶片大约90%依赖进口。像目前的全球晶片荒,不仅让传统汽车巨头丰田、大众、福特等被迫减产甚至停产,而且也影响到了中国市场。

几天前,3月26日,蔚来汽车宣布因晶片短缺,合肥制造工厂停产5个工作日,并且还下调了第一季度的交付量。而特斯拉也在近日先后将中国市场的Model Y和美国市场Model 3的价格进行上调,被业内认为是晶片紧缺导致生产成本的提升。

所以,雷军能不能赢了马斯克,关键是要看技术。就像小米,虽然手机销量位于世界第三,但自己研制的手机晶片,却以失败而告终。所以,对于小米和众多中国本土汽车企业来说,缺乏新能源汽车所必需的核心技术和零部件,将是它们未来必须面对的挑战。

策划:许巧茹、宇文铭
主播:蔚然
撰文:李松筠、财商经济研究所
财商天下:http://bit.ly/3hvUfr7

(责任编辑:李红)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