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1年10月30日讯】唐朝子民酷爱富丽雍华的牡丹,在现存很多的唐朝绘画雕塑中,大唐宫廷侍女、贵族夫人都很喜欢头戴艳丽的牡丹。牡丹被誉为国色天香,百花之王,是当时大唐子民的最爱。
每到牡丹盛开的时节,唐人欣赏牡丹,成为民俗的一道亮丽风景。当时京城长安的慈恩寺、荐福寺(即小雁塔)均是人们观赏牡丹的胜地。每年谷雨前后,百花争奇斗艳,竞相绽放,尤为雍华。
“牡丹真国色”、“依依似君子”出自大唐诗人刘禹锡(772年-842年)的诗,虽然这两句一个咏牡丹,一个咏青竹;一个象征繁华富丽,一个象征守节清虚,二者看似风牛马不相及,却在诗人的一生中,竟也相得益彰。
“牡丹真国色”出自刘禹锡的诗《赏牡丹》,全诗曰: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人有人品,花有花格。虽然这首诗并未对牡丹花王做过多描述,只一句“花开时节动京城”,几个微言大义的字眼就描述出牡丹盛开轰动长安的盛况,七个字符囊括了一个时代,一个时节的风貌民情。
诗人言道,芍药花开虽然妖娆但是缺少格调,芙蕖盛开却又太过淡雅,缺少溶于世俗的兴致。惟有那繁华富丽的牡丹,才能彰显大唐盛世的璀璨国色。所以,“唯有牡丹真国色”才能道出诗人心中的无限赞叹。
刘禹锡的爱妻早年丧亡,他又接连贬官的命运,仕途的坎坷交织着生活的艰辛,似乎又将天外之音弹奏得格外清越深沉。
这条坎坷的仕途之路,或许就是他探索归真的必经之路。刘禹锡的刚直,以及诗文的清雅,也都和他的修为及信仰有关。他曾说:“梵言沙门,犹华言去欲也。能离欲,则方寸地虚。虚而万景入,入必有所泄,乃形乎词。词妙而深者,必依于声律。故自近古而降,释子以诗闻于世者相踵焉。因定而得境,故翛然以清;由慧而遣词,故粹然以丽。”
了解诗人的宦海沉浮,品读诗的字里行间流露的心声,再来回味“牡丹真国色”、“依依似君子”,诗人清正守节的现实人生和他繁华富丽的精神世界浑然一体,相互辉映。
欢迎订阅Youmaker频道:https://www.youmaker.com/channel/e2bae620-0fd7-4f56-a566-8ecf924c4325
订阅频道Youtube频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r1OYKxRpBsudVX2zY2rrdw
订阅古韵流芳telegram群组:https://t.me/guyunliufang
【古韵流芳】节目组制作
(责任编辑: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