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2年05月13日讯】外界认为,李克强与习近平的清零政策存在分歧。近期,国务院的举措方向,也更加证实了这一点。我们连线记者王愉贺,请她介绍。
中共总理李克强5月11日主持国务院会议,讲话中只是谈了“稳经济”,对习近平和“清零”只字未提。此前,李克强还警告过中国国内就业形势“复杂险峻”。时事评论员唐靖远认为,李克强是在以这种方式突显自己对习近平的清零模式的不认同。
时事评论员唐靖远:“李克强在用这种方式表明,中共高层在对待清零政策方面是存在着严重分歧的,这双重的信号说明了中共的分裂和内斗正在越来越走向公开化,这种现象反而会加剧习近平当前这种骑虎难下的困境。”
中国的失业率在3月份攀升至5.8%,是2020年5月以来的最高水平。目前世界大部分地区都在逐步开放,中共严厉的“清零政策”显得相当孤立,也让民众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金融时报》前北京分社社长马利德(Richard McGregor)分析,中共已经不得不考虑,进一步封锁是否值得相应的经济损失。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5月9日,国务院会议指出,大城市要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分析认为,这是当局试图在符合“动态清零”政策下,找到的一些生存空间。
时事评论员唐靖远:“它只是当局在执意不放弃清零模式,与这种清零所造成的巨大社会、经济与名声后果之间,被迫地去制造出来的一个缓冲地带,通过常态化的检测去缩小封城的面积和频率。”
唐靖远指出,尽管这个措施的本质是建立在清零上,但又证实了中共非常清楚病毒将会与人类长期共存,不可能真正“清零”。而建立这样庞大的、遍及全国的常态化检测系统,高昂的成本和代价,还是得由老百姓去承担。
他表示,这个常态化检测系统还会成为新时代的通行证制度,中国变为大监狱的规划会进一步成型,令人担忧。
新唐人记者王愉贺采访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