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原:李强出访自降身价 党媒延迟报导

中共国务院总理李强首次出访,乘坐包机而不是专机,引发了外界的关注。李强与德国领导人会谈时,始终把习近平摆在前面,主动降低了自己的身价。中共党媒似乎同样不把李强当回事,新华社和《人民日报》都延迟报导了李强和德国总理舒尔茨(Olaf Scholz)的会谈。李强出访还在半途,故事就已经不少。

李强在德国领导人面前摆低位置

新华社报导称,6月18日,中共国务院总理李强乘包机离开北京,赴德国参加第七轮中德政府磋商并对德国进行正式访问,对法国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新全球融资契约峰会。

李强没有乘坐专机,改乘包机,表明没有真正获得党内二号人物的地位,与前任总理李克强相比明显逊色。李强首次出访,一出国门就被降低了身价。

李强抵达德国后,似乎想突出一下自己,称德国是他就任国务院总理后“首次出访的第一站”;“第七轮中德政府磋商是两国新一届政府组成后的首次全面对接。”

李强今年3月份才上任,但德国总理舒尔茨2021年12月就任,与李克强已经多次会谈;李强硬要说他的出访是“两国新一届政府组成后的首次全面对接”,并不能抬高自己的身价,不过试图与李克强做切割。

6月19日上午,李强先登门拜会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Frank-Walter Steinmeier)。新华社的报导称,李强说,“我此次访德并同朔尔茨总理共同主持第七轮中德政府磋商,就是为了落实两国元首共识,持续增信释疑。”

李克强多次与德国总理主持过双方的磋商,也会提到习近平,但不会这样说。按照中国宪法,国务院总理是代表中国政府的最高行政官员,并不是国家主席的下属;国家主席应是一个象征性角色,与德国总统的角色比较类似,但中共总书记担任国家主席,混淆了国家元首的概念。

6月10日,李强主持国务院第二次专题学习时说,国务院要“当好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执行者、行动派”。

李强力捧习近平,人们已经见怪不怪;但在德国总统面前也如此摆低位置,在对外交往中就不大符合规矩了。德国人做事一板一眼,如果较真的话,可以对李强说,“你要是说了不算,还是让能说了算的来谈吧。”

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不会这样说,他的心思也没在李强身上。施泰因迈尔早已确定6月19日至21日访问哈萨克斯坦,和李强寒暄几句后,施泰因迈尔就启程离开了德国。

新华社报导称,李强说,“中德没有根本利害冲突”,“最大的风险是不合作”。

德国总统网站没有相关声明,仅在德文版网站的一系列图片中放了一张施泰因迈尔与李强会面的图片,英文版网站连一张图片都没有。

李强外访 秦刚在北京遥控插手?

6月19日,李强会见德国总统,还与德国工商界代表座谈。习近平当天在北京会见了来访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才是重点。《人民日报》把李强同德国工商界代表座谈的报导,放在了第二版。中共外长秦刚和德国外长贝尔伯克( Annalena Baerbock)通电话的报导,同样在第二版。

秦刚需要留在北京会见布林肯,还要服务习近平,没有跟随李强出访。布林肯走后,秦刚在6月19日晚上,与德国外长象征性地通话。李强就在德国访问,秦刚却从北京打电话联络德国外长,不知唱的哪一出?

看来,李强尽管能访问德国,却不能插手外交事务,只能按照习近平规定的范围行事。

中共的声明称,秦刚对德国外长贝尔伯克说,“中国的发展对德国是机遇而不是挑战,更不是威胁,中德之间要合作而不是对抗”;要“求同存异”;“反对‘脱钩断链’”。

李强在德国访问,完全可以向德国政府当面表达类似的话,没有必要让秦刚从北京打电话表达。难道习近平担心李强表达不好,非要让秦刚代劳?秦刚可以打电话向德国外长表示歉意,解释为何未能随行访问、参加会谈,而不是越俎代庖。

中共外交部的文章还代替德国外长贝尔伯克表示,“德方愿同中方共同努力,推动李强总理此访和政府磋商取得积极成果。”

德国政府完全可以和中共总理李强本人直接对话,没有必要向下对中共外长秦刚做出承诺,似乎本末倒置。德国外交部网站目前找不到双方通话的信息。

党媒报导没有紧跟李强的行程

6月20日,德国总理舒尔茨为李强举行了欢迎仪式,随后双方代表团会谈。中共央视发出了视频报导,但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却没有及时报导。相反,新华社提前报导了另一则消息,《李强将出席第十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称李强将于6月27日出席在天津举行的第十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

李克强与德国总理的会谈,是此次访问的重头戏,党媒未能及时报导,却提前预报之后不那么重要的活动,显得不大寻常。

央视报导李强与德国总理朔尔茨会谈的内容较短,报导称,“李强表示,去年11月总理先生访华时,习近平主席同你深入交流,为中德关系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李强在德国总理面前再一次摆低位置,有些上不了台面。朔尔茨是德国政府的决策者,若李强无法对重大问题做决策,还要等习近平定夺,所谓的两国政府磋商又有多大意义呢?

新华社和《人民日报》没有及时报导这次会谈,中共国务院网站也没有及时发出李强与德国总理会谈的信息,这等于中共自己都在贬低李强。

6月21日凌晨2:57,新华社终于刊登了双方会谈的报导,估计李强等需要通过电话或视频向习近平汇报,声明稿至少需要习近平批准后才能发布。中共迟来的声明内容仍然乏善可陈,看不出双方会谈的具体成果。

李强和舒尔茨会谈后举行了共同记者会,但中共党媒干脆没有提及。

中德对话又拧劲

6月20日的中德政府磋商,中共的声明只罗列了一些套话。德国政府的声明几乎囊括了方方面面。德国总理舒尔茨外,经济、外交、交通、财政、司法、卫生、教育等各部悉数参加。李强左右的随从大致也人数对等。

会谈后,德国及时发出声明称,总理舒尔茨说,“让我们在存在不同意见和分歧的情况下直接对话讨论问题。”

德国政府的代表们紧凑地坐在一张不大的桌子一侧,与李强等近距离谈话,现场没有人戴口罩。德国政府大概拒绝了中共领导人严格的“口罩令”。

舒尔茨说,“新闻业也需要自由和开放:德国记者希望从中国进行报导,他们需要进入中国,我们致力于此。”

舒尔茨还再次呼吁中共“对俄罗斯施加更大的影响”停战;“特别重要的是”,“不要继续向侵略者俄罗斯提供武器。”

德国财政大臣提到了《联合国宪章》,他说,“有一件事很清楚:边界必须持久;任何国家都不得将其他国家视为自己的‘后院’,并试图使用武力推进边界”;“俄罗斯必须撤军,否则就没有美好的和平。”

中共当然不会提这些内容。舒尔茨还说,“进入中国市场和公平竞争条件仍然是德国和其他在华外国公司面临的挑战,德国期待具体的改善。”他还强调了德国供应链法,称“该法适用于全球并将有助于提高对人权的尊重:体面的生产条件和相关的人权状况改善符合我们双方的利益。”

舒尔茨的说法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比较接近。布林肯难得访华之际,李强却离开北京,中共应该十分看重与德国的这次会谈,甚至可能当作制衡美国的手段之一,结果事与愿违。

舒尔茨还说,我们“希望在整个亚洲及其它地区建立和扩大平衡的伙伴关系。”

李强没能达成此次出访的目标,实际哪个中共领导人也做不到,王毅和秦刚更不行。

李强缺乏逻辑的“金句”

6月19日,李强会见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时说,“最大的风险是不合作”。这似乎成了李强的“金句”,只不过被外界视为缺乏逻辑。

德国称不会与中共“脱钩”,但需要“去风险”。李强为了说服德国政府,硬说“最大的风险是不合作”。

世界各国之间有很多合作,实际也有更多的不合作之处。合作是因为有共同利益,不合作是因为缺乏共同利益,或者存在巨大风险,至少一方认为可能损害自己的利益。德国之前与中共的合作相当紧密,没有认真考虑过风险。

中共隐瞒疫情导致全球大瘟疫,德国终于认识到,中共不可信。疫情导致供应链中断,中共三年盲目“清零”,又人为破坏了供应链,令各国深切感受到依赖中国供应链的巨大风险,都在布局供应链多元化。

德国企业曾严重于依赖中国市场,如今中国经济被中共搞烂了,疫情导致大量人口死亡后,失业仍大增、消费极度不振,中国市场的吸引力迅速消失。这对德国也是一大风险,德国企业不得不寻求中国以外的市场。

德国企业大量进入中国,但必须按照中共的要求与中国企业合资,被迫交出技术机密,德国企业在中国始终没能获得公平竞争的环境。德国本土企业的产品若想直接进入中国困难重重,中共却可以向德国低价倾销。

中共不断收购德国企业,拿走技术专利,还想控制德国的基础设施,并使用统战手段大量渗透德国各界。

中共对德国的风险到处都是,德国“去风险”、限制与中共的合作,已经成为德国政府的既定政策。李强却偏说,“最大的风险是不合作”,这类政治性的口号被中共当作“金句”,但在中国大陆以外,完全逻辑不通。

6月19日,李强与德国工商界代表座谈时又加了一句,“不发展才是最大的不安全”。这是又一个拗口的“金句”。

在中共的不断折腾下,中国的发展之路正在被堵死,中共陷入了空前危机,深怕老百姓不满意而发生民变。习近平屡次强调安全,李强赶快附和。

中国的发展遭遇困境,中共担忧不安全。德国和西方也认为中共不安全,各国远离中共才会最安全。各国绕开中共,在可信赖的盟友、伙伴之间加强合作,仍然可以继续发展,也更安全。

中共领导人常说,要“统筹安全和发展”,德国和西方各国正在这样做;中共却没法做到,看来也没有机会做到了。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刘明湘)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