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投公司陷融资困境 转型国企发境外债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4年05月28日讯】被外界视为中共地方政府隐形债务主要载体的城投公司,为了缓解融资困境而纷纷转型“国企”,再以国企名义发行境外债来筹集资金。为吸引投资者,这些债券许诺的收益率动辄高达两位数。业内人士警告,此类债券暴雷风险很高。

据《南方周末》报导,今年以来,中国各地的城投公司,纷纷透过收购、合并、成立新公司或改名等方式转型为产业类国企。原因是各地城投公司近年来融资越来越艰难,转型为产业类国企就可避开“城投”身份,在公开市场融资。近期,各地城投公司转型的步伐正在加快。

报导援引商业查询平台天眼查的数据指出,从2024年1月1日至5月20日,中国各地新成立的400多家国企中,名字或业务涉及产业投资、产业发展的企业就有75家。

有部分城投是通过更名的形式,直接转型为“产业类国企”的。 例如:2024年1月,百色城市建设投资发展集团更名,新名称为百色城市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任职于山东一家城投公司的张彬(化名)受访时向陆媒透露,新成立的产业类公司通常会由国资控股,与城投平台之间没有股权关系,但还是由城投公司负责实际运营。

不过城投公司想转为产业型国企,在资质方面需要符合官方规定的一些条款要求,包括产业类国企的城投非经营性资产(城建类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不超过30%等。部分城投企业于是透过收购上市公司、合并上市公司资产、成立新公司等方式,以降低城建类资产比重。

如果城投公司的主营业务都是所谓“公益性资产”(主要是地方政府规划的项目),也可以通过签订虚假合同等“隐秘变通”的方式让它产生现金流。

此前,官方对境内发债设置了诸多限制,但中企发行一年期以下的境外债,无需向国家发改委申请备案登记,于是许多城投公司就发行364天的境外债券来绕开监管。

不过,今年以来,当局加强了对364天境外债的监管,迫使个别城投公司再度另觅其它途径融资。转型“国企”对境外发行“高收益”的债券融资,就是目前一众城投公司趋之若鹜的途径。

中国大部分省份的地方政府目前都是“债务累累”。路透社今年1月8日的报导援引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各地方政府利用城投公司这一平台融资的总额,已经高达9万亿美元,构成了很大的金融风险。另一位消息人士则分析指出,现在城投公司发行的许多境外债券肯定是有风险的,“这些债券的收益率轻易就高达两位数,这是不现实的”。

(记者唐迪综合报导/责任编辑:林清)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