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罪行录之二百零八:上官云珠儿子的悲痛回忆

整理:袁斌

1968年11月22日的凌晨,一代巨星上官云珠在家中跳楼自杀,年仅48岁。

文革后,上官云珠的儿子韦然撰写了《母亲上官云珠》一文,回忆了母亲自杀前那段黑暗的日子,以及母亲死后不久家人的不幸。

1969年1月初,韦然从北京到山西插队不到一个月,突然接到同母异父的姐姐的来信,让他马上回上海一趟。他想,这几年一直灾难不断的家一定出了什么大事,否则姐姐不会一反常态写来这样一封信。

一到上海,韦然立即到音乐学院找姐姐。她在上音学习声乐,再有一年就可以毕业了,可是碰上文革,一切都成了未知数。姐姐在校园里看到他,脸上的表情喜忧参半,拉着他匆匆来到暂时栖居的琴房,掩上门,抱住他就哭了。

回到建国西路高安路口的家,韦然发现这个家已完全不像个家了。一到四层楼道墙壁上全是妈妈上官云珠的名字,横七竖八,打满红叉。29室的房门,砸得像蜂窝,从上到下布满了黑洞。半年内连续两次大手术(乳腺切除术和脑手术)的妈妈,刚刚被医生从死神手中抢回,脑子有病,正常思维还未恢复,就一瘸一拐地被他们赶出了医院。

在韦然的记忆里,那时候的母亲,人是半傻的,没有一点力气,出院不久就被逼迫去电影厂上班。“其实哪有什么班上,只是每天要到‘牛棚’报到,在这里学习、劳动、写交代、受批判。那时妈妈的身体,还远没有恢复到一般健康状态,连日常家务都做不了,可电影厂却不敢不去。” 韦然写道。

自杀的前一天,上官云珠又一次被传唤,遭到两个外调人员和厂里的造反派的轮番逼问,要她承认参加了特务组织。上官云珠不承认,他们就打,脱下鞋用皮鞋底抽她的脸。

上官云珠回到“牛棚”时,脸被打肿,嘴角流着血,目光呆滞,身体不停地颤抖。同被关在“牛棚”里的黄宗英和王丹凤看她被打成这样,马上端来热水,一边安慰一边关切地询问。上官云珠始终一句话都没说,只是不住地打哆嗦。

韦然记得很清楚,当天晚上回到家里,妈妈一点力气都没有了,但还要完成造反派勒令她写的交代。她哪里还拿得动笔,拿起笔来,又能写什么呢?她实在害怕明天,害怕天亮。“就在黎明前最黑暗的一刻,妈妈从四层楼的窗口跳了下去。”

上官云珠从楼上跳下,落在了小菜场准备上市的菜筐里。当时还可以向围上来的人们说出家里的门牌号码,等有人找来黄鱼车把她送去医院,已经没救了。等上官云珠的女儿得到学校工宣队的通知赶到医院时,连她妈妈的骨灰也没有见到。

这之后不久,韦然的几位亲友也相继不幸离世。

韦然的姐姐有一位同学,也是她的男朋友,叫燕凯。上官云珠身后的一切,都是他一手帮助料理的。燕凯高大英俊,韦然一直视他为姐夫。“亏有了他,支持姐姐度过妈妈过世后最艰难的一段时间。”韦然说。可就在上官云珠死后一年半,1970年3月8日,燕凯也因遭受迫害,自杀身亡,年仅24岁。

韦然的叔叔程述铭是一位天文物理学家,为中国天文报时准确性跃居世界前列做出了杰出贡献。1971年深秋,在上海天文台的隔离关押地,上吊自杀。那一年他 46岁。

步他们后尘的还有韦然的姐姐。

他的文章里回忆说,文革初起,他姐姐投身运动,为了表明立场,曾主动提出和妈妈划清界线,后来又搬到学校去住。可是在当时,血统论是唯一的一把尺子。姐姐有一个“三名三高”的妈妈,还有一个“卖国主义”的爸爸(她的父亲姚克,写过电影《清宫秘史》,一度被批判为卖国主义影片),无论主观上怎样努力,也是红不起来的。

韦然悲痛的写道:“妈妈去世后,姐姐因为家里的种种‘问题’,学校迟迟不予分配工作,直至1975年才在亲友帮助下获得浙江歌舞团的工作名额。为了尽快办理手续,姐姐四处奔波。9月末一个细雨绯绯的下午,姐姐被一辆大卡车撞倒在南京路上。她才刚刚过完31岁生日。几天前我俩还相约,要患难与共,相依为命,可她突然就这么走了。”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责任编辑:刘明湘)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